第一部分:骨关节炎疾病知识

1.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又称为增生性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2.骨关节炎发病率高: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骨关节炎40岁后患病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75岁以上高达80%。

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60岁以上的人口中,50%的人群在X线上有骨关节炎表现,其中35-50%有临床表现;75岁的人口中,80%以上的人可有骨关节症状。OA的致残率可高达53%。

3.骨关节炎主要症状:

(1)早期:关节疼痛、晨僵、弹响、摩擦音

(2)晚期:关节内骨性破坏、严重关节畸形、活动受限

4.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轻中度骨关节炎更优化的治疗办法

1.持久缓解疼痛

2.持久缓解疼痛

3.更少安全风险

第三部分:关于膝关节穿刺技术

1.关节腔穿刺注射技术基本要求:

(1)针头必须是在关节腔内、不能注射在滑膜下或关节腔外;如果误入:注射时立即出现疼痛;注射后出现滑膜炎;治疗效果减小。

(2)吸出关节液:吸出关节液是进入关节腔的“金标准”;如果关节液很少可能会造成抽吸困难或患者不适;如果大量关节积液,考虑延期注射粘弹介质;避免损伤滑膜。

(3)如需延期注射,则可口服抗炎药或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激素。如患者正在进行抗凝治疗,则应检查患者的出凝血时间是否正常。

2.选择合适直径及长度的注射针头

3.膝关节穿刺

髌上入路:仰卧位,膝关节充分伸展、放松,以髌骨上缘的水平线与髌骨内外缘的垂直线的交点为穿刺点,经此两点各种方向均可刺入关节腔,以向下及向中心45°线为最佳。

4.关节穿刺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引起关节腔感染。

(2)任何只要能进入关节腔的部位即为穿刺进针部位,应避免神经、血管及重要结构损伤;

(3)进针时应避开明显的皮肤感染和皮肤病损区域,以减少发生关节感染的危险;

(4)当抽取液体后,再稍稍将穿刺针进入少许,尽量抽尽关节腔内的积液。但穿刺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软骨及关节内其它结构。慎勿试图将关节积液抽尽最后一滴;

(5)推药前应确保针尖在关节腔的空腔内,推注时无阻力,不可把药注入软组织内;

(6)注射后要轻轻活动关节使药液分布均匀,建议患者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

5.关节穿刺不良事件及处理

(1)注射局部、关节轻或中度疼痛和肿胀:患者多能耐受,无需特殊治疗,也可对症处理,一般2~3天后症状消失。

(2)药物注入局部软组织:立即引起局部胀痛,应及时发现并尽量减少注入局部组织的药物量。局部可采用热敷,促进消肿,如疼痛症状较重者可口服及外涂止痛药物(膏或霜剂)。

(3)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如发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作相应抗过敏处理。对禽类及蛋类过敏的患者应慎重使用玻璃酸钠。

(4)注射关节化脓性感染:较少见,严格无菌操作可基本避免此不良事件。如确定为关节感染则按感染性关节炎治疗。

(5)恶心、呕吐、发热,浮肿(颜面、眼睑等)、颜面发红等。

声明:以上均是赵金康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内容

骨关节炎疼痛特点:

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早期为间歇性钝痛,晚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既往认为骨关节炎疼痛主要为炎症性和损伤性疼痛。但是,研究发现超过5%的骨关节炎患者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超过10%的骨关节炎患者可能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NP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造成的疼痛。分为周围性NPP和中枢性NPP。

临床特征为:

自发性疼痛;感觉过敏(伤害性刺激);痛觉超敏或异常疼痛(非伤害性刺激);感觉异常(烧灼痛)等。

骨关节炎NPP的发生机制涉及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机制:周围神经机制发生涉及炎症因子、末梢敏化、神经生长因子、异位放电等;中枢神经机制发生涉及中枢敏化、中枢去抑制、胶质细胞激活。

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分为:

抗抑郁药(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抗癫痫药(普瑞巴林,卡马西平等)、阿片类(曲马多,羟考酮等)和NMD拮抗剂。

所以,骨关节炎的治疗除了非甾体抗炎药以外,对于非炎症性的关节痛或非甾体抗炎药效果欠佳者可加用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进行治疗。

骨关节炎疾病管理推荐----来自药剂科的相关指南推荐骨关节炎作为关节疾病最为广泛的疾病之一,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对于疾病的认识,相关病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既往笼统认为该病为一种机械损伤性疾病,或老年退行性疾病,而近些年来,认为“骨破坏与骨修复”动态机制的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其中有诸多因素的参与。目前对于骨关节炎的治疗与疾病管理缺乏统一的共识和推荐,且往往认为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年临床药剂医师指南对于骨关节炎的治疗与疾病管理给予了诸多推荐意见。1.推荐患者加强生活功能调节,疾病宣教,加强合理运动,物理治疗,借助辅助工具等非药物治疗措施;2.物理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可考虑行局部治疗;3.局部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评估患者合并的危险因素,治疗药物治疗措施。a.低危险因素时选择低剂量非选择性NSAID药物;b.1-2危险因素(中度危险因素)时考虑选择低剂量非选择性NSAID药物+保护胃药物或选择应用低剂量COX-2抑制剂;c.大于2个危险因素(高危)状态或既往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应选择局部关节注射、阿片类药物、度洛西汀或选择低剂量的COX-2抑制剂。4.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时应足剂量加用NSAID药物或COX-2抑制剂,并选择性应用局部关节腔注射、度洛西汀及阿片类药物;5.若治疗效果仍不佳,应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治疗流程患者应用NSAID药物的危险因素评估同时推荐:1.所有的患者都应该学会疾病管理,加强对疾病的认知;2.所有的病人在疾病允许的情况下都应该建议他们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可以是陆上或水上运动,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3.对于体重指数(BMI)25kg/m2的患者均应寻求控制体重;4.对于髋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受累的患者可考虑适当加用辅助工具,如夹板、支具等;5.可局部行经皮电刺激治疗、热疗等,均应专业人员进行治疗;6.不主张使用浸浴等治疗手段。参考文献:JasonKielly,Practiceguidelinesforpharmacists;Themanagementofosteoarthritis,CPJ/RPC?may/june?VOL,NO3

欢迎







































中科白癜风
公益中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