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切还是不切,这是个问题!患者提问:医生您好,我年胆囊超声提示0.2厘米的单个胆囊息肉,今年体检发现胆囊息肉变成了0.8厘米,并且多发,我的胆囊息肉切还是不切呢?医生回答: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先给您科普一下胆囊息肉的有关常识,这样对您对胆囊息肉的认识会更深一步。胆囊息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局限性息肉样病变,又称为胆囊息肉样变。它的发病率大概为为0.3%~9.5%,分为假性息肉和真性息肉。70%的胆囊息肉为假性息肉,最常见的假性息肉是胆固醇性息肉,此外也包括局灶性腺肌症和炎性息肉。假性息肉自身不具有恶变潜能,剩下30%的胆囊息肉属于真性息肉,则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最常见的良性息肉是腺瘤,而恶性息肉通常为腺癌。在临床上对于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局灶性胆囊壁增厚,厚度4mm。这些情况是要手术治疗的。而对于小于1厘米的息肉,且没有明显症状的胆囊息肉,这就需要我们识别易发生恶变的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胆囊息肉癌变风险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通常以50岁作为阈值。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胆囊息肉可增加癌变风险,因此该类患者无论息肉大小,均应行胆囊切除术。3:印第安族裔:有研究表明,印第安族裔胆囊癌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族裔。4:无蒂息肉(包括胆囊壁局部增厚4mm):无蒂胆囊息肉是胆囊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胆囊息肉在6-9mm,仍建议胆囊切除术。如直径小于6mm,或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则需要超声随访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策略。所以,针对您现在的情况,首先您现在的息肉是多发,且小于1厘米(最大约0.8*0.4厘米),我建议做一个胆囊的薄层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B超对胆囊息肉的数量、形态、大小的敏感性甚至高于CT和核磁共振;但B超对明确息肉的类型和性质,特别是真性息肉、息肉样的早期胆囊癌往往需要薄层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如果是无蒂宽基息肉,我还是建议胆囊切除,如果不是无蒂息肉,只是多发且小于1厘米,可以3到6个月定期复查胆囊彩超就可以了。对于饮食,清淡饮食,多喝水,多运动,胆囊息肉是不会变小或者消失的,但是,还是要注意饮食调节,不要油腻辛辣刺激食物,还是要清淡为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