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及诊疗现状分析
本研究分析中国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登记注册的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我国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现状。
对象
年9月至年2月,在中国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登记注册的27个省、市、自治区家医院的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痛风分类诊断标准的痛风患者。医院牵头建立的中国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及其开展的风湿病患者多中心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于年10月31日审查批准(S-)。
讨论
本研究痛风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呈U形分布,与国内既往文献报道的文化程度越高,痛风发生可能性越大有所不同,这可能与近年来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不健康、对疾病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有关,提示应对这部分人群加强健康教育与管理。在已知职业的痛风患者中,技术员、办事员和公务员等以久坐为主的人群比例最大,提示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运动对痛风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超过50%的痛风患者BMI≥25kg/m2。美国—年和—年的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BMI与痛风呈线性正相关,且系统回顾及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BMI为20kg/m2人群比,BMI为25、30、35、40kg/m2的人群发生痛风的相对风险分别为1.78、2.67、3.62和4.64,即随着BMI增加,痛风发病风险逐渐增加。本研究患者BMI越高,血尿酸水平越高,与国外研究一致。
本研究65.8%的痛风患者从不吸烟。Gee等的研究发现,与从不吸烟的痛风人群比,吸烟者痛风的发病风险降低27%,但该相关性仅在于男性,戒烟后上述相关性迅速减弱。不同吸烟量及吸烟时间与痛风的发病风险不存在相关性。一方面可能与吸烟产生的氧化应激促进尿酸消耗及吸烟可抑制嘌呤代谢中的黄嘌呤氧化酶进而抑制尿酸产生相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吸烟抑制单钠尿酸盐晶体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
痛风患者合并疾病累及系统广泛,以高血压最多,本组血尿酸水平随收缩压升高呈上升趋势,与国外研究一致。—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痛风患者中74%合并高血压,71%合并≥2级慢性肾功能不全,53%合并肥胖,26%合并糖尿病,24%合并肾结石,14%合并心肌梗死,11%合并心力衰竭,10%合并卒中。可能与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肥胖、糖尿病等与痛风互为危险因素有关。
本研究痛风患者确诊时病程长短不一,5年内居多。确诊时痛风发作次数以5次以下为主。饮酒和高嘌呤饮食仍是男性痛风发作的主要诱因,其次为剧烈运动、突然受冷和含糖饮料,与国内报道一致,提示限制饮酒和高嘌呤摄入是预防男性痛风发作的有效方法;相较于男性,女性痛风患者突然受冷为主要发病诱因之一,提示女性痛风患者注重保暖尤为重要。
痛风患者经药物治疗24周后,痛风发作次数、受累关节和痛风石数量均有所减少。由于本研究仅观察了痛风石数量的改变,而未进行超声和双源CT检测,未收集影像学双轨征及尿酸盐结晶的变化,且痛风石溶解缓慢,所以尽管痛风石数量有减少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痛风患者的随访率和血尿酸水平达标率均很低,因此加强痛风患者长期规范化管理、控制血尿酸水平持续达标是目前痛风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痛风患者降尿酸药物以非布司他为主,痛风患者合并用药以降压药和降脂药比例最高。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血肌酐水平均有下降,提示降尿酸治疗对改善肾功能有益,治疗是安全的。
出处:罗卉,方卫纲,左晓霞,等.我国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及诊疗现状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57(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