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体活动或剧烈运动时,突然转身、弯腰或遇到其他不协调的活动,使呼吸节律突然打乱,容易使下后锯肌损伤,损伤上腰后肋部疼痛、呼吸受限,人们常称之为岔气。急慢性下后锯肌损伤损伤在临床上都很常见,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在承受最小的生理、心理损伤的前提下,获得最理想的恢复效果,始终是广大临床医生的治疗目标。
典型病例一
一般情况:高某,男,61岁,(郑州人,退休干部,住院号:33***8)。初诊时间:年10月11日9点。接诊大夫:王学昌主任;助手:常莉云、王峰。患者主诉:右下背部疼痛6年,加重2年。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因左侧前屈斜弯腰抱重物时“闪腰”,突然感到右侧下背部剧痛、撕裂样,活动受限,休息两天后明显缓解,自诉仅有轻度不适,以为是受凉所致而未予重视。但后来发现不受凉时局部也疼痛,并且多发生于做饭、洗菜刷碗等弯腰久时加重明显。近2年疼痛渐重,不动也感到不适,曾在社区诊所给予"按摩、理疗、贴膏药等",但效果不佳。发病以来,不伴胸、腹、腰臀、下肢部疼痛,饮食、睡眠、二便都可,近期无发热。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手朮、输血、中毒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及精神病病史"查体:胸椎生理曲度变浅,T11-T12,Ll-2椎旁棘突右侧轻度压痛,右第9-12肋角压痛明显,向左侧斜弯腰时,右侧背部疼痛明显,后仰侧屈时亦有轻度不适,胸廓挤压试验、胸腰椎叩击痛皆阴性,余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右下后锯肌陈旧性损伤。鉴别诊断:1、背阔肌损伤2、局部骨病(肋骨病变)3、强直性脊柱炎三者均有明显背部疼痛。前者虽在肋骨上亦有止点,但止点不在肋角,压痛点不一致,且背阔肌筋膜伤疼痛部位较广泛;肋骨病变胸廓挤压试验、X线等可以明确;"强直性脊柱炎"男子多起病于18岁左右。还应伴随下腰部晨僵、活动受限?其他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脊柱和骶髂关节x线等有助于鉴别诊断。年10月12日上午10时处理:血常规:大致正常。
胸椎正侧位片:下胸椎多阶段骨桥、明显增生
腰椎正侧位片、骨盆平片:骶髂关节棘突偏歪、未见明显硬化。处理方法:弧刃针标准化治疗方案(右胸9-12肋角)。
治疗效果:疼痛明显消失,各向活动自如。
.10.15日20:00复诊:左侧斜弯腰时疼痛消失,各项活动自如。
讨论:
1、急性腰扭伤有哪些类型?2、下后锯肌损伤和其他腰扭伤的鉴别?3、下后锯肌的解剖?4、下后锯肌损伤的诊断标准5、下后锯肌损伤有哪些治疗方法?6、慢性下后锯肌损伤怎样处理?7、为什么很多按摩理疗对于慢性颈肩腰腿疼痛效果不好呢?8、针灸针、针刀、注射针、弧刃针、拨针、浮针、银质针等微创针具相比,各自的优势在于?不足在于?9、痛王弧刃针标准疗法,又称弧刃针标准治疗方案,它的内容是?意义是?下后锯肌损伤典型病例二
患者:张某男,55岁。
医生:黄全发
主述:右侧肋部疼痛半月。
病史:半月前患者劳动时突然右侧肋部疼痛难忍,不敢深呼吸,咳嗽时加重,夜间在床上不能翻身,经口服消炎止痛药及外敷膏药效差。
今日来诊,查体:上身左侧屈及左旋时右肋部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点。
诊断:右下后锯肌损伤。
治疗
1.患者侧卧治疗床上,患侧朝上,健侧朝下,患侧上肢放于胸前。
2.定病变组织:下后锯肌。
3.定病变灶点:依据灶点理论,在下后锯肌的体表投影范围内寻找灶点。
4.操作:选择0.7x38mm的弧刃针,标准持针姿势,指切支撑进针,依据安全法则及操作标准,灶点适度松解后予以臭氧注射。
5.出针,保护,按压。
6.辅以活血止痛等药物,适度休息。
结果
弧刃针治疗后,患者顿感疼痛消失。辅以活血止痛药物,以巩固疗效.两星期后随访,无任何不适。
弧刃针治疗注意事项
⑴依据灶点理论,精准定位灶点。
⑵禁止在肋间隙投影进针。
⑶在进针前应仔细触诊,搞清楚肋骨及肋间隙,以避免刺入肋间隙,保证安全。
⑷进针时一定要在安全法则及操作标准指导下,指切支撑进针,控制进针深度。
⑸灶点松解即可,弧刃针不必一定到达骨面。
⑹严格无菌操作。
另附:下后锯肌损伤相关资料
下后锯肌损伤是当人体活动或剧烈运动时,突然转身、弯腰或遇到其他不协调的活动,使呼吸节律突然打乱,出现胸腰椎旁边较剧烈,甚至呈刀割样的疼痛。急性期由于剧烈疼痛不敢呼吸,甚至出现强迫性呼吸困难,上半身常向患侧侧弯,患者不敢说话,呈强迫体位不敢翻身。慢性期疼痛常反复发作,不能进行剧烈活动,进行X线,CT及MRI检查无异常。急慢性损伤在临床上都很常见,老百姓常称之为岔气,但很多患者往往会因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差饱受折磨。病因病理
由于人体各种活动和突然动作,使正常的呼吸节律受到破坏,又由于下后锯肌分成四条肌束带终止与四条肋骨,也就容易在突然接到改变伸缩信号时,四条肌束不能同步进行伸或缩,很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的“横切面”上,四条肌束的伸缩机制有一条或者两条是出于收缩状态,而其余三条或者两条出于舒张状态,这条或两条就容易造成牵拉性损伤。局部解剖
位置:下后锯肌为位于腰背交界处,背阔肌下面的一块较浅的锯齿状肌肉。起止点下后锯肌起于T11或(T12)—L2棘突顶部。其起点处的肌腱膜与背阔肌的起点肌腱膜及腰背肌腱膜相互融合为一层筋膜,并共同附着于棘突顶部,而且又与棘上韧带的纤维相互融合,腱膜向外上,移行成4条肌束。分别止于第9、10、11、12肋骨角的背外侧面,其止点为腰背部的侧壁。
体表投影
下列4点所围成的区域即为此肌的体表投影:T11、T12棘突、L2棘突、第9肋骨角的背外侧面、第12肋骨近尖部。
层次下后锯肌的位置浅在,其表面仅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及其筋膜;而其起点处的背阔肌肌腱膜与下后锯肌肌腱膜相互融合为一,并共同附着于棘突顶部。
神经支配
由第9-12肋间神经支配
功能
一侧收缩,使躯干向同侧弯曲并旋转;两侧同时收缩,使躯干后伸;另外还有降下位肋骨、缩小胸廓以助呼气之作用。
病变
下后锯肌损伤时常为腰背部外侧疼痛及第T12—L2椎棘突处压痛。
临床表现
急性损伤,肋部疼痛,有的很剧烈,不敢深呼吸,强迫性气短。卧床时不敢翻身,咳嗽时加重。慢性期患侧肋外侧部疼痛时发时止,不敢做肺活量大的工作或运动,慢性期痛点多在下后锯肌中段,四条肌束带上。
诊断
⑴有突发性肋外侧疼痛病史。
⑵在下二胸椎,上二腰椎至下四条肋骨的外侧面这个区域内有疼痛和明显压痛。
⑶呼气时、咳嗽时痛点明显加重。
猜你喜欢的文章一篇文章让你了解弧刃针技术!报名中国弧刃针年会,10月2-4日,郑州见!最新课程!郑州10月4--7日,全国第57期颈肩腰腿痛精华班即将开课!
机会!弧刃针年会邀你来分享!
弧刃针段位评选定级实施方案(试行)
中国基层医生:在泪水中寻找光明台湾三博士,恋上弧刃针
学!学!学!中国基层医生的苦逼、成长和欢乐
超励志!基层老医生被逼创业,收入反增百倍!!关于颈肩腰腿痛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才公益选拔、培养的通知本文由《弧刃针医学》原创出品!
《弧刃针医学》——弧刃针医学专业新媒体,分享弧刃针最新医学动态,相关活动,典型病例等内容。
欢迎投稿,如果你是医生,可以分享弧刃针医学病例与心得,如果你是患者,可以分享经弧刃针治疗前后的疗效与感触。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精美礼品回馈。欢迎加入“弧刃针医学”北京白癜风治疗多少钱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