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这一季节是新冠肺炎、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对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细菌、病毒更容易趁虚而入。现将几种常见的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1

新冠肺炎

主要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通过咳嗽和打喷嚏在空气中传播、与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密切接触、用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等。

预防小措施:勤洗手、勤开窗、勤运动;主动防护、主动就医、主动监测。到人员密集场所时要注意佩戴口罩,到家之后要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每天监测体温,发现发热时要及时居家观察,必要时就医。

2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

主要症状: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传播途径: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经带病毒的呕吐喷沫传播;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

预防措施:注意幼儿的卫生,监督幼儿勤洗手;不给幼儿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幼儿;幼儿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幼儿带来的伤害。

3

流行性感冒

主要症状: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咳嗽、咽痛等。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注意幼儿个人卫生,勤洗手等。

4

手足口病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感染。

预防措施:外出回到家,第一件事一定是先洗手,尤其是成人,虽然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回到家一定要洗完手才能接触孩子。切记,千万不要跟小朋友嘴对嘴亲亲哦,这样非常容易传染病毒;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对小朋友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

5

水痘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丘疹—水泡,常伴有瘙痒,1-2天后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部更少。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与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6

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症状: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或者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整个病程约7-19天。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只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极强。

预防措施:接种腮腺炎疫苗;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预防冬季传染病我们这样做

1、严把晨、午检关

保健老师和教师每天严格把控每位幼儿的晨检环节。幼儿在园期间,通过了解幼儿睡眠、饮食、大小便、精神状况等情况,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制定适宜的卫生保健工作安排,及时追踪班级每日因病缺勤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2、定期组织全园教职工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防控传染病意识,并规范生活老师的卫生消毒工作流程,幼儿园会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卫生消毒和疾病预防的讲座活动,确保班级卫生消毒工作的规范开展。

3、班级卫生消毒工作严抓不懈

坚持把常规性和应急性消毒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制定详细的具体操作要求,各岗人员都能对照《卫生保健消毒制度》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预防传染病居家时这样做

1、少外出,外出戴口罩,回家先洗手

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2、坚持户外锻炼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幼儿自身免疫力。冬季,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幼儿与不进行户外活动的幼儿相比,感冒发生的概率明显低很多。

3、家长多观察

每天入园前,请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