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
医院“冬病夏治”开始预约啦!
冬病夏治
三伏将至,在这一年中酷热难耐的时节中,在中医专家看来,是进行冬病夏治、扶阳固本、祛病散寒、治已病、防未病的好时机。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理论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的指导思想。是指对于一些易在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使病症减轻乃至消失。
冬病夏治适用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关节软组织类疾病:慢性关节痛、关节炎、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3.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
5.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6.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汗、易感冒发热、脾胃虚弱等。
7.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慢性妇科炎症、不孕症等。
8.其他疾病:阳虚易寒体质、亚健康状态人群。
冬病夏治方法:
01
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选择三伏酷暑这一人体阳气最为旺盛、肌肤腠理开泄、经络气血流注最为旺盛时节,通过特殊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此时药物最易从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有助于药物透入及邪气的外驱。可使患者正气渐复,宿根渐除,提高免疫抗病能力,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已病、防未病”的治疗效果。
02
扶阳艾灸
扶阳艾灸传承中医艾灸之精髓,灵活运用督脉灸、任脉灸、神阙灸、命门灸、通体连环灸等多项艾灸疗法,一次性灸透肩颈部、腰部、胸腹部、脊椎等与脏腑发生密切联系的核心部位,激发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平衡阴阳、调里虚实的功效,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的作用。
03
拔火罐
拔火罐通过物理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疗效。
贴三伏贴时间:
头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7月31日
闰中伏:8月1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入伏开始至末伏,隔10天一次,三年为一疗程。
成人每次贴敷4-6小时,儿童每次贴敷2-4小时。
禁忌人群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肺气肿患者、肺结核患者、肿瘤患者、高度紧张焦虑人群。
2.有接触性皮炎病史、对贴敷药物过敏、对贴敷材料过敏、皮肤溃疡患者。
3.心脏起搏器安装患者、孕妇、哺乳期及月经期妇女、出水痘及出疹儿童。
4.一切热性疾病患者。
注意事项
1.贴敷前做好身体清洁工作,贴敷当天不易洗澡。
2.贴敷三天之内,忌鱼虾肉海鲜等高蛋白食品,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忌寒凉生冷食物。
3.注意避风,避免空调、电扇直吹。
4.贴敷后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少数可出现水泡反应,均为正常现象,如感觉疼痛剧烈或烧灼感,可自行取下,减短贴敷时间。
5.皮肤出现水泡时忌抓挠,局部保持干洁,医院就诊。
更多冬病夏治问题,可预约医生
倪桂林
医院中医理疗科
主治中医师
坐诊时间:
上午:7:30-11:30
下午:13:30-16:30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一直从事中医骨病及疼痛医学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工作。
注重针药结合,辨证施治;擅长运用针灸、正骨推拿、小针刀、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局部神经阻滞等方法,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各类关节炎及中风偏瘫、面瘫等疾病,均取得良好疗效。
熟练运用传统经方治疗眩晕、失眠,便秘,虚劳等病症。
擅长亚健康调理,运用穴位埋线,中药熏蒸等方法,进行医疗美容。
END供稿:门诊/理疗科
审核:张笑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