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概念
年,O‘Connor首先提出了跗骨窦综合症这一概念,跗骨窦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很易受到损伤,跗骨窦区长期疼痛不缓解即形成跗骨窦综合征。这是基于关节轻微不稳定、韧带撕裂、关节纤维化、腱鞘囊肿、关节去神经等病理改变,对距下关节跗骨窦区域慢性疼痛作出的诊断。No.2
解剖
构成跗骨窦五根韧带韧带:跗骨窦内有5条韧带:颈韧带、骨间韧带和伸肌下支持带的外、中、内侧束。这些韧带稳定距下关节,并在关节囊前后构成了屏障。这些倾斜通过跗骨孔的韧带被称作是距下关节的「交叉韧带。颈韧带(绿色)骨间韧带(蓝色)下伸肌支持带内(粉红色)中(红色)外(黄色)正常情况下跗骨窦区的各个韧带在MRI上的表现及走行CL(颈韧带)M(伸肌下支持带内侧束)I(伸肌下支持带中间束)L(伸肌下支持带外侧束)ITCL为骨间韧带No.3
跗骨窦综合征病因
外伤性:最常见,约70%有踝关节外伤(内翻伤)史。造成跗骨窦综合症主要原因:肌腱韧带损伤及关节创伤后纤维化是。非外伤性:约30%。与足部畸形、痛风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关。足部肿瘤也可引起跗骨窦综合征;也有医源性跗骨窦综合征的病例报道。No.4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表现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是足外侧部持续疼痛,足后跟部稳定性较差,外踝前下方痛及深压痛或伴足底痛;局部肿胀。跗骨窦MRI表现:正常情况下跗骨窦:跗骨窦在冠状位和矢状位MRlT1加权图像上,显示高信号强度的脂肪和低信号强度的韧带组织。若跗骨窦脂肪为其他组织代替,T1、T2加权图像则均为广泛低信号改变,且可显示颈韧带和骨间韧带撕裂;跗骨窦内软组织结构界限不清,水肿或纤维化,异常液体积聚,邻近的外侧韧带异常。跗骨窦韧带撕裂:窦内结构模糊,跗骨窦韧带纤维化(在T1WI和T2WI图像上呈低信号)关节积液:在距下关节后面前、后隐窝处的液性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01
病例一
一名19岁女性的急性损伤,三周前右脚踝受伤,触诊外踝处疼痛不适;下面MRI图像有什么发现,诊断是什么?下面我们对这个病例详细的解读一下都有什么问题,诊断什么疾病;图像显示跗骨窦内弥漫性软组织水肿。颈韧带(CL),伸肌下支持带中间束(I)和伸肌下支持带外侧束(L)的压脂信号增高。骨间距韧带(ITCL)和伸肌下支持带内侧束(M)不规则,表明两个韧带都扭伤。所以这个病例我们诊断为跗骨窦综合症;其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均符合跗骨窦综合症。02
病例二
一名19岁女性的急性损伤,三天前右脚踝受伤。矢状T1WI序列和T2脂肪抑制图像显示在邻近颈韧带(CL)和伸肌下支持带中轻度水肿(星号)(箭头)),但没有发现韧带撕裂的征象;故诊断为跗骨窦综合症;03
病例三
这是一名52岁女性,因脚踝急性扭伤疼痛不适就诊,自述在一周前跌落,后足外侧疼痛。MRI图像发现颈韧带和伸肌下支持带的小囊肿(箭头)和水肿,没有发现明显的韧带撕裂征象。04
病例四
这是一名17岁男性的,诉6周前曾有外伤。MRI图像显示颈韧带(CL)信号轻度增加,颈韧带后方的跗骨窦中出现水肿和液体信号。伸肌下支持带增粗、形态不规则,显示不清,提示伸肌下支持带撕裂。05
病例五
61岁的女性,患者多年前扭伤,因此脚踝外侧间断性疼痛。MRI图像显示跗骨窦中的T1WI低信号为纤维化(星号)。矢状面T2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颈韧带(CL)的增厚和信号增高,因此该病人符合慢性期-跗骨窦综合症。No.6
小结
跗骨窦综合症是因为跗骨窦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很易受到损伤,当我们发现有患者因跗骨窦区长期疼痛不缓解来就诊并接受MRI检查时,我们要想到这个疾病的可能,这个时候我们要去重点观察跗骨窦内的韧带,有没有增粗、信号有没有增高、有没有撕裂,有没有出现积液,当患者为慢性期的话我们还要注意跗骨窦内有没有纤维化、腱鞘囊肿等表现。作者
黄敏
内容策划
小雪球、彭龙
题图来源
图虫创意
插图来源
作者提供
投稿及转载
medical_radi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