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病变,尤以膝、踝、肘、腕、肩关节为常见,但少数人亦可出现小关节症状,如手、足、颈、腰部疼痛。
在急性炎症期,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及压痛,症状通常比较严重,并呈急性发展,可在数小时或一夜之间出现或加重。伴随症状包括发热、肌痛、虚弱等。
如果关节酸疼不利,疼无定处,此乃风邪偏盛。治疗以祛风散邪,痛经之痛为主;灸风门穴、灸风市穴、灸风池穴,配合关节局部经穴;
一、灸风门穴“风门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穴,所谓风邪之门户、出入之要道,主治一切风证,有宣通肺气,疏散风邪,调理气机的功效。《经穴命名浅解》说:“出入之处为门。穴属膀胱,膀胱主一身之表。该穴为风邪入侵的门户,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咳嗽顶痛,鼻流清涕,因名风门。”《玉龙歌》说:“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深。”均强调风门穴可疏风解表,宣通肺气,既能治疗又能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艾灸风门穴,对预防感冒、肺结核、脑中风有显著效果。
施灸方法
1、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2、黄土灸:被施灸者仰卧,用艾精油涂于穴位一分钱大小面积,将黄土灸器放在穴位上,点燃黄土灸专用艾塔放在黄土灸器上即可。
施灸时间
每灸1~2壮,每次灸20~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润为止。
二、灸风市穴
“风市穴”在股部,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风市为足阳胆经的腧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侧部。常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病,为治疗风邪的要穴。
施灸方法
1、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侧躺,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2、新款针刺灸:点燃艾柱直接贴在穴位上即可2~3壮;
施灸时间
每灸2~3壮,每次灸20~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润为止。
三、灸风池穴
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项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缘与胸锁乳突肌上端后缘之间凹陷处。当风府与翳风之间,或颞骨乳突尖(下端)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连线的中点。
施灸方法
1、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
每灸1~2壮,每次灸20~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润为止。
若关节疼痛不移,得热則减,遇寒增重,此乃寒邪偏盛,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灸大椎穴、阳关穴、曲池穴、足三里等,配合关节局部经穴;
四、灸大椎穴
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施灸方法
1、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2、黄土灸:被施灸者仰卧,用艾精油涂于穴位一分钱大小面积,将黄土灸器放在穴位上,点燃黄土灸专用艾塔放在黄土灸器上即可。
施灸时间
每灸1~2壮,每次灸20~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润为止。
五、灸阳关穴
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约以髂脊相平。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4腰动、静脉背侧支,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4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施灸方法
1、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2、黄土灸:被施灸者仰卧,用艾精油涂于穴位一分钱大小面积,将黄土灸器放在穴位上,点燃黄土灸专用艾塔放在黄土灸器上即可。
施灸时间
每灸1~2壮,每次灸20~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润为止。
六、灸曲池穴
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施灸方法
1、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趴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2、新款针刺灸:点燃艾柱直接贴在穴位上即可2~3壮;
施灸时间
每灸2~3壮,每次灸20~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润为止。
七、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古称“长寿穴”,是足阳明胃经腧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足三里是全身的强壮要穴、急救要穴和肚腹疾病的常用穴。凡脾胃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亏损所致的脏腑、肢体虚证均可取本穴。灸足三里,可用于各种体质、年龄、性别的人群保健。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足三里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功能,对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呼吸和消化系统均有良性调整作用。
施灸方法
1、将艾条点燃之后,靠近足三里,使穴位局部感到温热舒适,艾条固定不动,以穴位红润为度。
2、新款针刺灸:点燃艾柱直接贴在穴位上即可2~3壮;
施灸时间
每灸2~3壮,每次灸20~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润为止。
若关节酸疼重着,肌肤麻木不仁,容易受阴雨气候影响而发病,这是湿邪偏盛;灸阳陵泉穴、三阴交穴、合谷穴等配合关节局部经穴;
八、灸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是胆经上的合穴。阳陵泉又称为“筋会”,也就是说一切筋的毛病(如肩周炎、落枕、膝关节炎、腰扭伤等)都可以找阳陵泉来解决。阳陵泉降压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曾有人在刺激阳陵泉前后进行血压测量,发现刺激5分钟后血压有显著下降。所以高血压病人也可以常常刺激这个穴位。
1、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2、新款针刺灸:点燃艾柱直接贴在穴位上即可2~3壮;
施灸时间
每灸2~3壮,每次灸20~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润为止。
九、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是肝经、脾经、肾经的交会穴。三阴交穴,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又足内踝上缘,四横指处。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施灸方法
1、将艾条点燃后,靠近穴位,施予温和灸,使穴位局部感到潮热舒适。
2、新款针刺灸:点燃艾柱直接贴在穴位上即可2~3壮;
施灸时间
每灸2~3壮,每次灸20~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润为止。
十、灸合谷穴
“合谷穴”,又称虎口,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四总穴之一。其位置具体来说:在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的凹陷处,左右手各有一穴。取穴时,将一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缘,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也可以自然半握拳,在第2掌骨中点处取穴,轻压有微痛感。合谷穴可以宣通气血、扶正祛邪,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现代研究也表明刺激合谷穴对血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经常艾灸合谷穴可以用来预防疾病。
施灸方法
1、采用温和灸,手持执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2、新款针刺灸:点燃艾柱直接贴在穴位上即可2~3壮;
施灸时间
每灸2~3壮,每次灸20~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润为止。
灸完后贴一贴我们秘制的艾灸“五行泥灸贴“,一个小时后就可以正常走路了;
天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