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评估的年立项建设的5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基地”),“基地”旨在推进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进程,与“双一流”密切相关,涉及的基地所在高校学科也基本上都是国家重点学科。那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基本就是以重点学科为核心,从世界范围排名前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会聚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基地评估9个优秀目前国内拥有“”基地的高校大多都是原来的“”工程高校,当然也有一些非高校加了进来,比如南京工业大学、青岛大学、山西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基地是带有动态调整的,基地得到资金扶持的同时也受到评估约束,不行的就撤掉。年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评估了年立项建设的51个基地,在此次评估中仅有9所高校获得了优秀,31所高校为优良,11家为通过。陕西高校表现突出,在9个优秀之中,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均在列,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所高校的基地被评为良好。“基地”评估结果每一个“计划”引智基地的建设周期为5年,每年度支持经费不低于万元。目前国内总共有个左右“基地”,数量排名前五(统计到年)的省份为北京82个,江苏47个,上海40个,湖北34,陕西28个。而广西、贵州、江西等地仅有1个,河北、海南等省份这一数据还是零。本来华北电力大学的基地数量挺多(5个),可惜华北电力大学早已将本部移至北京,而河北省实力较强的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和燕山大学也未有入选。华北电力大学“基地”虽然每年的支持经费并不算高,但是能入选的高校计划基地几乎都是该专业的前几名,一定程度上与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看齐。比如武汉大学的材料复合新技术,西电的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气作用动力学,北航的航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科学工程,兰州大学的旱寒生态学,厦门大学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这些学科在第四轮评估之中差不多都是A类。曾经的武大软件工程国重实验室在11家仅获得通过的基地之中有武汉大学的软件工程及导航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这一点可以说为武汉大学提了个醒,一般排名不太靠前的基地或实验室急需大整改,否则在下一轮的评估之中就很危险了。在年信息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之中,武汉大学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被摘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科研成果和国家级的奖励实在是太少了,其实当时浙大的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连续两次被评为整改,形势很严峻,如果在下一次还评估不及格那么就很难保住牌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