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于5月22日发表在《柳叶刀》的氯喹类药物抗新冠研究遭到了质疑。这是一项基于对医疗记录的回顾性分析,而并非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医院、数据分析公司Surgisphere、犹他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是针对近10万名新冠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用抗病毒药物羟氯喹和氯喹对新冠治疗没有任何益处,甚至增加了其死亡的风险。这项研究很快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注意,于3天后宣布暂停“团结试验”(SolidarityTrial)中的羟氯喹试验。然而6月4日,《柳叶刀》将该论文撤回。《柳叶刀》聘请了独立调查小组与Surgisphere交涉,但该公司以签署保密协议为由,拒绝交出临床数据信息来源和数据库原始资料。为此,论文作者做出撤稿请求,《柳叶刀》于6月4日公布了撤稿声明。声明表示,“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后,关于Surgisphere公司及其创始人和合著者萨潘·德塞(SapanDesai)在我们的文章中进行的数据和分析的准确性,人们提出了一些担忧。在德塞的同意下,我们对Surgisphere启动了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同行评审,以评估数据库元素的来源,确认数据库的完整性。”撤稿声明说,“我们都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的非常时刻真诚地开展这项合作,以寻求作出贡献。对于此次事件造成的任何不便或尴尬,我们深表歉意。”《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也以同样的理由撤回了一篇由德塞等人发表的使用Surgisphere数据的论文。国际权威期刊《科学》也在第一时间发表了评述文章,将该事件评价为,自疫情以来第一个科研丑闻调查。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生物伦理学家利·特纳(LeighTurner)对《科学》表示,《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只是发表了作者撤稿声明,但没有表现出任何自我反省,他们应该反思自己的编辑过程。那么,此研究究竟有哪些疑点?数据公司Surgisphere又是什么背景?这些研究对羟氯喹研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诸多疑问待解。疑点重重的研究5月22日,《柳叶刀》发表了关于抗疟疾药羟氯喹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效果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没有证据表明羟氯喹(奎宁)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相反,使用该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脏疾病或是增加死亡的风险。这项由美国、瑞士等多国科学家开展的研究,分析了从年12月末至年4月中旬世界各地名患者的相关情况。这些患者中,人被纳入药物治疗组,接受4种药物治疗方案:单独使用羟氯喹、单独使用氯喹、使用羟氯喹加抗生素,以及使用氯喹加抗生素,而其他名患者则被纳入对照组。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中的患者死亡率为9.3%。相比之下,接受4种药物治疗方案的药物治疗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单独使用氯喹的患者死亡率为16.4%;单独使用羟氯喹的死亡率为18%;使用氯喹加抗生素的死亡率为22.2%;使用羟氯喹加抗生素的死亡率为23.8%。此外,接受4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患者也更容易出现严重心律不齐的情况。最主要的质疑是,上述研究不是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才能给出严格的结论。疑点二:来自澳大利亚医疗机构的数据不准确。《柳叶刀》原论文中提到澳大利亚5家医院共死亡73人,而据澳大利亚官方统计数据,截至3月10日,澳洲(医院和养老院)共有68人因新冠病亡。不仅如此,澳医院表示,并未将医疗数据共享给该研究团队。对此,《柳叶刀》5月29日发表更正澄清,“澳大利亚”医院本应分配到亚洲,但强调这不影响论文的调查结果。疑点三:羟氯喹日用量“超标”。《柳叶刀》研究中三分之二的病例来自美国,羟氯喹日剂量为毫克,而美国官方建议剂量低于毫克。疑点四:上述研究未注明患者在试验前的健康状态。疑点五:原始数据缺乏透明性。《柳叶刀》的研究数据来自于医疗数据分析公司Surgisphere,但论文中没有公开家医院的名称,也无法知道Surgisphere公司使用的是什么数据分析工具。一些评论认为,全球各大洲医院竟然与Surgisphere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分享数据,让人“震惊”。更令人疑惑的是,在5月之前,竟没有一篇论文引用过Surgisphere的数据。受质疑声浪冲击,《柳叶刀》杂志本周二(6月2日)发表官方声明,承认5月22日发表的论文“存在严重的科学问题”。神秘公司Surgisphere图|Surgi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