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反安慰剂效应呢?
“Noceboeffect”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shallharm”[我将受到伤害],又名消极安慰剂或阴性安慰剂(negativeplacebo),最初由Kennedy在年提出,用以描述一种与安慰剂(placebo,Ishallplease)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对结果的消极预期可以引起反安慰剂效应,并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
简单地说,反安慰剂效应就是当对一件事情的消极预期过于强烈,可能怕什么来什么。如果患者对副作用的消极预期过强,可能会导致这种副作用的出现。
反安慰剂效应在临床治疗和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在临床中,当患者对治疗或者药物持怀疑态度时可能出现反安慰剂效应,从而增加不良反应和/或降低治疗效果,有的患者还可能发生晕厥甚至猝死。
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也提出,反安慰剂效应可能是引起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的真正原因。有数据显示,大约有60%的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疗之前就会感到恶心,这也是“反安慰剂效应”在作怪。
关于“他汀肌痛”的一些研究
关于“他汀肌痛”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论。之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显示:在随机对照试验(RCT)中,当患者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他汀还是安慰剂时,两组患者报告的肌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几乎相同[1-3]。但一些观察性研究中,患者报告的他汀相关肌肉症状往往要比RCT中高的多[4-5]。
最近《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ASCOT-LLA研究[6],彻底颠覆之前的认知,这项研究发现,随机双盲阶段患者报告的肌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非盲法非随机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41,CI1.10-1.79;P=0.)。
这项研究提示:当患者和医生都不知道使用他汀治疗时,患者很少报告肌肉相关不良事件,导致肌肉疼痛和无力的原因更可能是对伤害的预期而不是药物本身!!
他汀获益大于风险,不应因噎废食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证据最充分的降胆固醇药物。医生应充分了解潜在的反安慰剂效应,了解患者既往对他汀治疗的认识或看法,医生应告诉患者“他汀肌痛”可能只是心理作用。
处方时,医生应提醒患者可能的他汀相关副作用,但不应该过度强调,以免引起对不良反应的过高预期、严重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导致不耐受和停药,剥夺了许多患者通过长期他汀治疗来预防心血管病事件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CollinsR,ReithC,EmbersonJ,etal.Interpretationoftheevidencefortheefficacyandsafetyofstatintherapy.Lancet;:-.
2.KashaniA,PhillipsCO,FoodyJM,etal.Risksassociatedwithstatintherapy.Asystematicoverviewofrandomizedclinicaltrials.Circuation2;:-.
3.GangaHV,SlimHB,ThompsonPD.Asystematicreviewofstatin-inducedmuscleproblemsinclinicaltrials.AmHeartJ;:6-15.
4.BuettnerC,DavisRB,LeveilleSG,MittlemanMA,MukamalKJ.Prevalenceofmusculoskeletalpainandstatinuse.JGenInternMed;23:-.
5.MansiI,FreiCR,PughM,MakrisU,MortensenEM.Statinsandmusculoskeletalconditions,arthropathies,andinjuries.JAMAInternMed;:1-10.
6.GuptaA,etal.Adverseeventsassociatedwithunblinded,butnotwithblinded,statintherapyintheAnglo-ScandinavianCardiacOut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治疗白癜风权威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