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如果李健卖车没有遇到车贩压榨,他可能不会进入二手车行业,依然在全球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当高管。但六年后,李健却不得不离开其亲手创立的人人车。启信宝信息显示,10月15日,李健分别以“自然人股东”和“执行董事”的身份退出北京人人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如今,李健在百科词条上的身份也已经变成了“原人人车CEO”。创始人“出走”,等待人人车的是被收购的命运。图片来源:启信宝有消息称,人人车将作价元被出售给58同城,随后双方纷纷否认。10月27日,一位58同城内部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最近58同城对人人车的收购已经敲定,具体金额尚不清楚,目前李健已经去58同城任职,担任汽车业务板块负责人。”事实上,此次58同城收购人人车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年底,公司内部就曾传出58同城收购人人车一事,当时部分员工还很期待。”人人车员工张京(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能顺利转到58同城工作,会比留在人人车等待被裁掉,拿到几千块的补偿要好得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夜坍塌的。曾位居国内二手车电商平台三强之列的人人车,何以沦落至此?靠一个不成熟的“故事”脱身人人车的危机,要回溯到年初。当时,员工陷入裁员的恐慌中,一时间关于人人车破产的传闻甚嚣尘上。就在此时,人人车突然推出合伙人制度。按照合伙人制度,员工可以选择自愿购买一种4万元的“资源包”升级为“合伙人”,或是直接离职。合伙人与人人车不再是雇佣关系,他们从人人车购买销售线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彼时,这一制度被认为是人人车在变相裁员。如今回过头来看,这只是人人车为了从这场风暴中脱身仓促间所做的一个决定。“合伙人制度推出半年前就已经进行了试点运行,但就制度本身来说筹备的并不完善。当时为了给市场和投资者一些反馈,人人车迫不得已紧急‘上线’了这个制度。”曾处在核心岗位的人人车前员工许立(化名)告诉记者。从目前人人车的境遇来看,合伙人制度并未帮助其翻身。事实上,人人车的合伙人制度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不与人人车共享股权或是共同分配利益,人人车也很难对加盟店的服务进行监管。“我们只是从人人车平台上购买线索(流量),其他的交易、售后都是在店里完成。”北京某人人车严选店人员称,自己之前就是人人车的一名评估师,合伙人制度推出后转型成为合伙人。10月22日,记者在北京南五环外的人人车严选店看到,店里到处都挂着印有人人车字样的横幅。店内的一位人员告诉记者,自己既是评估师也是销售,店内的车辆都上架了人人车平台,但用户所交的购车款不会走人人车平台,而是这家店所属的公司。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段思瑶摄人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