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有网友上传了一张在成都火车站拍到的照片,没想到引起了轰传。

概因照片中那个“像乞丐”的老者,大有来头。

他叫樊建川,别名“樊哈儿”。

34岁升为副市长,在被提拔为市长时,因市长工资太低,他怕自己会贪污,从而辞职。他第一批下海,做房地产发家,以15亿身家登上过胡润中国富豪榜。

但他却像苦行僧般,穿着几十块钱的衣服,吃着路边摊,一直奔波在收藏“破烂”的路上,致力于给他的“破烂”修博物馆散尽80亿家财,自称馆奴,究竟为哪般?

01

年,樊建川出生在四川宜宾市的一个军人家庭。

取名建川,寓意是建设四川,这源于其做连长的父亲樊忠义转业到了四川宜宾。

说起樊忠义那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本是山西兴县人,15岁就参了军,先加入了阎锡山的部队,又被抓去当了伪军,逃跑了两次都被抓回。

第三次逃跑时被八路军俘虏,几番波折后投奔了八路军,从一个小兵一路干到了炮兵连长,直到转业。

父亲代表着力量、果敢,每个小男孩都会崇拜自己的父亲,而父亲的格局决定着孩子未来的高度。

樊忠义教育方式比较独特,成长的经历让他骨子里的每个因子都流淌着血性,他也是这样言传身教给孩子的。

据说,樊忠义每天会问樊建川和人打架的结果。

要是樊建川说打赢了,樊忠义就高兴得说他好样的,要是说打败了,就大骂他没出息,然后教他怎么打能打赢。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复制着父母。长此以往,樊建川养成了和父亲一样不服输的性格。

而他不服输的性格,让他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甚至从亿万富翁到千万负翁。

樊建川受父亲影响颇深。

樊忠义是个枪林弹雨中拼搏下来的20多年的老兵,家里收藏了很多那时期的报纸、书信、奖章等,小小的樊建川总会在父亲的故事中对这些“纪念”翻翻看看,这也触动了他一生的执着。

对孩提时期的樊建川来说,那些书信奖章也许只是一段有故事的历史印记,新奇有趣,而成年后的他深刻明白,那是客观反应历史的文物,刻下的是历史的印记,能给世人警醒。

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樊建川成年之后,也想参军,可他因酷爱读书,早早就近视了,虽然和当兵的朋友打配合,体检过关,但正想举手庆祝时,被人举报刷了下来。

倔脾气的他去了另一个部队,找到副队长毛遂自荐,在表演了一番吹拉弹唱后,副队长直呼他人才,就这样他成了一名文艺兵。

年全国高考恢复,樊建川也报名了高考,队友嘲讽他不自量力,骨子里不服输的樊建川日夜苦读,是部队中唯一“中举”的,他考上了西安政治学院,毕业后,他去了重庆三医大当老师。

老师这个职业工资稳定体面,是很多人理想中的工作,但樊建川在学院里安安稳稳地当了8年老师后,觉得这样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对他来说简直是虚度人生。

主要是爱收藏文物的他,在当了一段老师后,对探知历史真相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所以在年,30岁的他选择了复员转业,考上了宜宾地委研究室的一名基层公务员。

有想法有干劲又踏实努力肯钻研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能闪闪发光。

仅用了几年,樊建川就从一名小小的办事员升级为四川宜宾市的常务副市长。

34岁的常务副市长,未来前途无限啊。

所有人都看好他,樊建川的父母和岳父母却是隔三差五的警告他,不能贪污,不能贪污。

原因是樊建川收藏文物成痴,只要能见证历史,不管多少钱他都会买回家,再多的工资都经不起他这样造,况且副市长的工资是固定的。

时间到了年,上级领导说准备提拔他当市长。

当官的都追求步步高升,可樊建川却犯难了,当了市长后权力大了,面对应接不暇的诱惑,他还能保持本心吗?

回家就和老婆商量他还是辞职算了,就这样,在即将升任市长时他辞职了。

在后来的采访中他说,公务员工资太低了,支撑不起他的收藏梦想,要是一不小心犯错了就坏事了。

02

收藏是樊建川一生最大的爱好,也是他一生的执着。

为了这个爱好,他干脆利落地辞去了常务副市长的职务,成了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这一举动,人们称他为“樊哈儿”。

愿望是美好丰满的,但现实是残酷骨感的,哪有人能随随便便就成功。

樊建川也不是上天的宠儿,刚下海那会儿,曾一度摆地摊,又接二连三做了几次小生意来支撑梦想。

最终贷款凑了十几万,在成都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地产公司。

也许在辗转的小生意中悟到的智慧,樊建川公司的宗旨是:忠义勤信。

还制定了一条铁的规则:绝不偷工减料,要是谁背后操作,立马走人。

那时候个人住房商业化还只是起步阶段,樊建川的房子质量有保证,物业自己做,但销售局面打开得比较难。

当合伙人、供应商、职工、银行纷纷上门要钱时,樊建川愁容满面,殚精竭虑,直到抓住“双流机场”要买几栋楼作宿舍的机会,才一下打开房屋销售渠道,他也由此赚到了下海后的第一桶金。

命运的锦鲤悄然而至,眷顾那些用心做事的人。

年,汶川大地震,当其他房屋纷纷倒塌,致使很多人埋葬在瓦砾废墟时,只有樊建川的房子傲然耸立,几乎一寸未塌,被人们称为“房坚强”。

一时之间,建川地产有口皆碑,人人疯抢着买他修的房子,后来樊建川又涉足加油站和商用办公楼,扩大了他的商业版图。

年,53岁的樊建川以15亿的身家荣登“胡润百富榜”,在四川排名第27位。

但酷爱收藏的他,一直坚持初心,为挣钱而来,为收藏而去,他凭本事挣的钱,也凭本事全花在收藏上。

樊建川的收藏比较另类,全是带着厚重的近现代历史感。

在他眼里,大到飞机坦克,小到在厕所偶然一瞥的纸张,只要有近现代的历史感,他都用心收藏。

樊建川说,靖国神社是他最大的对手,他的抗战博物馆要见招拆招。他收集各种史料,就是要将侵华日军的罪证一一凿实。只要证物在,伤害就一直在,那些印记永远不能被美化。

他这掷地有声的梦想,令人震耳发聩,他也为此一直在奔波的路上。

03

对收藏抗战文物的,樊建川可以说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大多数时候,他走街串巷街头聚精会神地溜达,看到报纸甚至碎片,只要他觉得有用,就视若珍宝。

据说有一次他正在上厕所,偶然一瞥看到了被丢掉的有近现代历史的报纸,顾不得上面的屎尿,高兴地拿了起来。

除了大街小巷犄角疙瘩的淘免费的文物,能花钱买的文物他都不买,不管价值几何。

实在买不到的,就去蹭,甚至去“抢”。说是有一年,他去台湾的国民党党史馆参观,边说话边把蒋经国笔筒里几支毛笔的一支插在自己上衣兜里,让陪同人员哭笑不得。

久而久之,樊建川家里大大小小的盛放文物的箱子,堆得像小山包一样。

别人做收藏是为了升值进行倒手转卖挣钱,比如文物贩子。而樊建川是真的只是收藏,他一样都不卖。

04

年,樊建川带着自己的藏品,去北京的卢沟桥博物馆的一个抗战文物展凑热闹。

不想专家看到他的藏品后大吃一惊,有专家说他带来的文物中有14件可以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比展览的还多。

所做有意义有价值,樊建川很高兴。

同时,他想让自己的收藏变得更有价值,不卖的宝贝,带有厚重历史的藏品,只有在博物馆里才更有价值,这样才能被更多人看到,那些历史的教训才能被铭记。

为此,他一个房产商决定拿亩地,建博物馆群落。

樊建川一合计,就找了要好的几个朋友商量建博物馆的事儿,可被拒绝了,因为建博物馆是一件血本无归的事儿。

樊建川虽然很失落,但看着满屋子像小山似的文物,他似乎看到了那个战火连天、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人命如草芥的时代。

那样惨痛的历史,那样沉痛的教训,需被永远地铭记。

他不服输的劲而又上来了,没人合伙那就自己干。

他一个地产商,一个生意人,在以建博物馆的名目申请拿地时,就遭到了多地拒绝,都认为他是打着幌子,圈地骗钱的。

毕竟世人眼中,商人重利,不管多好的立项,都是为了实现利益的由头而已。

直到年,四川大邑县安仁镇政府以商业用地的价格,把亩的荒滩卖给了樊建川。

樊建川几乎喜极而泣。

当时,樊建川还有一个合作伙伴,在看了地之后就撤资了,留下一个亿的缺口。

樊建川并没有气馁,为了他的文物能有个家,樊建川贱卖了手中的办公楼、加油站和车库。

地和资金都有了,接下来就是博物馆的设计和修建了。

为了打造一流的博物馆,他拿出满满的诚意去聘请最好的设计师,美国国家建筑师协会主席怀东,被他五顾茅庐和一份美军援华文物照片所打动,本来收费很高的他,只象征性的收两万美元。

拿到设计图纸后的樊建川决定,博物馆定在年8月15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馆,以纪念抗战胜利的60周年。

但这样一来,5个馆的工期只有短短9个月。樊建川是个不服输的人,他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吃住都在工地上加班加点,多管齐下和时间赛跑,比如馆外封顶装玻璃,馆内装修布置展柜。

终于,在樊建川“走火入魔”举动下,樊建川的博物馆——建川博物馆,按原计划在年8月15日,开馆了。

这5个馆是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和不屈战俘馆以及侵华日军罪行馆。

其实,开馆那天,国家的正式批文还没下来,樊建川通过“预展”的方式展出。

戏剧性的是,开馆仪式上,博物馆这块地突然下起了大雨。

正致辞的樊建川,分不清脸上是泪水还是雨水,写下了四个字:苍天有眼!

关于建川博物馆文物的故事,每个都潸然泪下,引人深思。

如博物馆收藏的罗箭将军用了七十年的一条毛毯,樊建川说,罗箭将军捐赠毛毯时,颤巍巍地用手抚摸着,那种不舍像是在和昔日老友告别,那一刻,这条毛毯也好像有了温度和灵魂。

这条毛毯的视频一出,学历史的高中生们,顿时热泪盈眶,他们对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有了直观的感触,建川博物馆成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安仁小镇出了名,成了有名的博物馆小镇。

05

年,建川博物馆群落被评估机构估值80亿元。

有商人闻风而动。

樊建川不但一口回绝了,他还立下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遗嘱:他死后,将建川博物馆群落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但他的妻子坚决不肯签字,捐估值80亿的博物馆妻子可以接受,但接受不了他写下的心愿,把遗体捐给重庆三医大,希望用他的皮,绷一面军鼓,放在博物馆里。之所以做成军鼓的,是死后也能为博物馆“捞钱”,敲一下,要捐块钱给博物馆。

他为他的收藏梦想疯狂,他不忌讳生死,也不讲究吃穿用,身为集团董事长,过得像苦行僧一样。

年夏天,成都火车站,樊建川穿得像乞丐一样的照片刷屏网络。

也许那是他又在为他未竟的收藏梦想奔波在路上。

樊建川说:“一个人要成长,记忆一定要健全,一个民族要成长,记忆也一定要健全,我就想做这样的一个敲钟人。”

为了做一个有健全民族记忆的敲钟人,樊建川放弃即将升任的市长职位,顶着“樊傻”的名头,变卖资产,30多年了,一直奔波在路上,这样纯粹的赤子之心,只是为了让历史被展示被铭记。

他的这份“傻”气,就像愚公移山里的愚公,不辞辛劳不顾世俗眼光,哪怕从市长到破烂王,从亿万富翁到千万负翁,他都一直践行他的梦,因为只有坚持下去被移到建川博物馆的文物才有了记忆,有了它们应有的价值,发挥了本属于它们的作用。他曾发下誓言,只要建够个博物馆,让他死都可以。

今年65岁的樊建川,已经建了70多个馆,他还希望“再干十年”,去实现他个馆的梦想。

如今他仍奔波在路上,为了他如磐的初心——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而笃行着致远。

樊建川这样一个具有伟大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尊严的敲钟人,势必会为自己国家的文化史,甚至世界文化史,留下浓墨重彩的记忆和深刻,他又怎会后悔呢?

艾弥儿

最近我带着我儿子直播,每次直播的时候他都是先跟着爸爸跳操健身,大概40分钟的时间。然后会讲一段苏东坡的故事,背上一整段的赤壁赋,大概20分钟的时间。整个过程他都乐在其中,而且坚持得比我们还好。

每天快到8点的时候,他就会催着爸爸要直播了,然后把手机架好,把灯光打好,自己换好运动装。然后每天早上起来他自己会利用上课之前的时间去读苏东坡相关的书,背苏东坡的诗词,他自己说这叫晨读时间,也是为晚上的直播做准备。

那我为什么要说起他呢?因为经常有人让我谈一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一直的回复都是,我并不觉得我有什么可以教育他的。一来是我自己还在上下而求索,不敢说自己什么都懂了,什么都知道了,都没有资格去教育别人,哪怕他是个孩子。

二来我觉得我这40多年人生积累的经验和阅历其实都是属于过去这几十年的,而我的孩子会生活在未来的30年4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世界千变万化,我们根本都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怎么能用过去的经验指导他未来的人生呢?

但是难道说不教育父母就什么作用都没有了吗?肯定不是,我觉得父母是什么样子,潜移默化的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子,这就叫身教胜于言传。

比如说孩子的爸爸特别自律,特别爱运动爱健身,从小就是个体育爱好者,到了今天也一样经常出去跑步,骑自行车,打球,人到50岁了还能看到腹肌呢,那么他自然就会带动孩子一起去健身运动孩子也会爱上这种运动的方式。

我呢就没事的时候会读书,因为我的工作大家也知道,主要是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看的书,那么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读苏东坡,也经常会跟孩子讲苏东坡的人生经历,讲他的诗词,他的才华等等,所以孩子也会慢慢感兴趣。

现在不用我讲,他自己也会去研读苏东坡相关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我们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否则的话其实你说什么也不管用。

那么回到樊建川的故事,我觉得也是一样的。

故事的主人公之所以有这种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精神是因为受了他爸爸的影响,他之所以对收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是因为小时候爸爸就有这个爱好。

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实说的不是说父母像老师一样滔滔不绝的传授给孩子什么样的知识,或者说口若悬河的给孩子讲一些做人的道理。

所谓师者,就是为人表率。孩子学的是你生活中的样子,工作中的样子,你的性格,你的爱好,你的价值观。

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孔子,孔子被称为圣贤,也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但是以孔子人生的长度,思想的广度以及他弟子的数量来讲,他真正留下的言语上的说教并不多,而且他本人并没有想著书立说的打算,都是由他的弟子自发自愿的整理出来的。

而且那时候的弟子或者叫学生,不像我们现在,早晨去学校,晚上放学回家,只是学习一些知识,那个时候的弟子是要跟随老师的身边朝夕相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

所以他们更多时候不是听老师说什么,而是看老师做什么,他是如何为人处事的,他是如何坚守自己的理想的,他是如何生又如何死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表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