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仅作传阅及参考,不可用作医学用途,如有相关问题,请就地寻求专业医师帮助。

王涵

(临床医学学士;物理治疗师)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也称慢性肌筋膜疼痛(CMP),是一种以多个肌筋膜触发点("结")和筋膜(结缔组织)收缩引起的急性或慢性非特异性疼痛,可以出现在任何肌肉部位。因为体内的任何肌肉或筋膜都可能受到影响,所以这可能会导致多种局部症状。肌筋膜触发点的症状包括:焦点压痛、触发点触诊时疼痛再现、触发点触诊时肌肉硬化以及受累肌肉的假性虚弱等。在MPS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更倾向于无创、安全、速效的物理治疗手段。只有对比较顽固的MPS才给予药物口服,并联合激痛点注射及微创介入治疗。运动群体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因运动损伤导致肌肉、肌腱和筋膜等结缔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造成病变部位组织粘连、血供不足以及新陈代谢障碍等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为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肌肉和韧带是人体各种活动的动力基础,是带动骨骼、关节力量传递的枢纽,也是应力集中和交汇的部位,因此极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如果局部肌肉反复损伤,当损伤愈合后就会遗留瘢痕或粘连,瘢痕组织可使局部血管数量减少或管径变小,局部微循环血流调节能力降低,从而容易导致肌肉供血不足和无氧工作能力丧失。因肌肉局部缺血使其末梢神经受刺激引起疼痛,运动员不能耐受长时间的体育活动,这是导致运动员MPS的最常见原因。此外,日常生活中的长期不良姿势或心理压抑也可引起局部肌节水平的生理性挛缩,长期反复肌痉挛导致肌肉缺血,无菌渗出,瘢痕形成,局部肌筋膜经常承受体位性负荷而极度紧张、疲劳引起姿势性损伤,反复劳累致肌肉微小撕裂性损伤,在肌筋膜微血管反应区周围出现致痛物质,亦表现为MPS。触发点的概念肌筋膜疼痛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触发点(MTrP)关联,触发点是肌肉组织内的压痛和僵硬区域,会减少运动范围。当有多个活动触发点区域时,可能会发生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人们通常把触发点称为"结",因为与周围的肌肉相比,它们被触碰时会感到紧绷,而当肌肉变得紧绷时,它会影响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压痛、疼痛,并引起肌肉的进一步痉挛或紧张。触发点可以在全身的肌肉中形成,比如日常生活中最易发病的脖子、中后背和腰部。触发点的常见特征之一是它们会引起牵涉性疼痛,或者疼痛会传播或扩散到附近的位置。例如肩膀附近的触发点可能会导致上背部疼痛,当被刺激时,它们也会抽搐。

几乎每个人都有触发点,但并非每个触发点都会引起症状。潜在触发点可能会减少你的活动范围,但仅在直接触诊或压迫时才会引起疼痛,而主动触发点在任何时候都可能疼痛,即使在休息时也如此。生活方式,例如压力和不良姿势,可能会导致潜在触发点变得活跃。

触发点一词的的雏形诞生在19世纪,英国医生乔治·威廉·巴尔福、德国解剖学家罗伯特·弗罗利普和德国医生施特劳斯通过回顾性诊断,描述了肌肉中压力敏感、疼痛的结节,有时被称为肌筋膜触发点。这个概念在20世纪中叶由美国医生珍妮特·G·特拉维尔(JanetG.Travell)在美国推广开来。需要补充的是对"触发点"的研究不是常规医学教育的一部分,我在编写本文时所查阅的研究资料也都无法对触发点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之间的联系给出绝对肯定的科学论断。我对MPS中触发点的理解是,它提供了可用于帮助解决某些肌肉疼痛的框架,可以提供一种思考角度,而且某些情况下的确有实际作用。国内健身圈的部分康复培训对触发点作用过分夸大,并围绕相关疼痛衍生出一系列看似高深莫测的理论,这些理论并没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也缺乏临床证实,对渴望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健身从业者来说,应谨慎对待这些信息。以下表格来源为PMC,由医学博士杰伊·P·沙、妮基·萨克、朱莉安娜·海穆等人联合推出,详细对比了MTrP自特拉维尔时期至今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二者关系的理解。基于特拉维尔等人工作对MTrP的理解基于科学证据的当代对MTrP的理解MTrP特点

?将MTrP定义为"骨骼肌绷紧带内的一个高刺激性部位...压迫时疼痛,可引起特征性的疼痛和自主神经现象。"

?积极的和潜在的MTrP有所区别

?在疼痛评估中鉴定MTrP的统一标准

?利用电诊断研究证实异常活动,表明涉及神经肌肉参与

MTrP的特点

?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局部和远端炎症,以及局部酸性环境

?生化和物理发现暗示局部敏化

?氧合研究表明局部缺氧

?影像学研究显示局部肌肉僵硬

?证据显示MTrP外的肌筋膜异常

MTrP导致MPS症状

?MTrP与局灶性疼痛和过敏性有关

?MTrP伴有疼痛辐射

?MTrP扰动产生局部抽搐反应

与MPS之间的关系尚未确定

?患者可能有MPS而无MTrP,以及有MTrP而无MPS

?MTrP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出现疼痛辐射

?MTrP扰动并不总是产生局部抽搐反应

临床病例系列初步提出症状与物理发现之间的联系

?特定的症状集合与MTrP相关,包括局部疼痛、灵活性下降、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过敏的临床体征

?不同肌肉中典型的牵涉性疼痛与MTrP有关

临床研究和试验建立了症状和物理表现之间的联系

?肌肉痛觉、致敏和疼痛的机制已被充分证明

?生化研究将疼痛的MTrP与肌肉痛感、致敏和疼痛联系起来

以减少MTrP疼痛为目标的治疗

?喷雾和拉伸

?深层按摩

?麻醉注射

?药剂

以减少MTrP疼痛为目标的治疗

?手动操作

?干针刺

?经皮电神经电刺激

?超声波

经治疗后,病人可:

?疼痛改善

?增加灵活性(轶事)

MTrP的治疗可导致:

?疼痛改善

?压痛减少

?运动范围增加

?生活质量改善

他们给出的结论是:

无论是关于MPS还是MTrP都仍然有许多待解答问题,例如,MPS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是什么?MTrP在MP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是什么?疼痛状态开始,发展和持续的机制是什么?尽管已经确定了促炎性和有害生物化学物质的存在,但是在有或没有MTrP的肌肉局部生化环境中,抗炎物质,止痛物质和肌肉代谢物的水平是多少?软结节如何发展为MPS?哪些肌肉骨骼组织参与其中,它们的性质是什么,这些变化是如何应对治疗的?

总之,关于这一领域仍然有许多待解决问题,作为非研究人员的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判断和分析,因此在日常面对MPS患者时,应考虑到现有理论的局限性,平台也会在后期进行更新报道。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患者通常有局部或邻近部位的急性软组织创伤史、需长期固定姿势工作或劳动强度较大者,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局部肌肉疼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会加重疼痛。●固定压痛点:体检时发现一侧或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身体检查正常,没有明显关节肿胀或神经功能缺失,但关节活动度可能因疼痛及肌肉缩短而受限。受创后,关节囊粘连情形可能出现,疼痛也可能使肌力减弱。●MPS的持续性疼痛和放散痛在不同区域会引起不同的病症。例如头颈部会出现张力性头痛、颞颌关节疼痛、颈部酸痛、活动受限;肩部会出现类似肌腱炎或关节炎的疼痛,甚至传至手臂;下背部出现疼痛,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上、下肢会引起相关部位的放散痛,如坐骨神经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因MPS病变部位发生的组织粘连、血供不足以及新陈代谢障碍等病理生理改变,均无法完全修复,目前尚无可以彻底根治MPS的方法。临床上所用的各种治疗方法仅能控制疼痛症状,控制症状的原则包括消除诱因和破坏MTrP。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等长收缩-放松运动、缺血性压迫法、肌肉按摩、冷热电疗等在内的物理治疗,其主要原理在于改善肌肉和神经的微循环。对初期患者来说,物理治疗的效果一般较为明显,方法概述如下:●等长收缩-放松运动:患者先做等长性的肌肉收缩,然后完全放松→帮助患者做被动的关节活动至患者感觉轻微疼痛的角度→停在轻微疼痛的角度,持续等长收缩10~15秒→再完全放松,继续增加关节活动度,如此反复进行3~5次。●缺血性压迫法也叫指针,是用拇指直接对MTrP持续性压迫,刚开始过程中会感觉非常疼痛,一段时间后(约15秒~1分钟)疼痛症状慢慢缓解,此时松开拇指,MTrP会充血,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同时打破收缩-缺氧恶性循环使疼痛症状减轻。●肌肉按摩:在患者疼痛部位涂上按摩乳液,顺着肌肉生长方向按摩,力量由轻慢慢加重,肌紧张带区可加强按摩力度和增加按摩次数。●冷热电疗:利用冷、热电刺激神经传导,使疼痛感觉转移,让患者感觉症状较轻微,同时辅以前面3种方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冲击波疗法:利用脉冲式仪器可直接影响MPS病变深部组织,通过诱导组织微创伤,间接刺激其重新修复、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痛阈、改善炎性介质,进而最终达到缓解疼痛之目的。MPS与日常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的运动恢复息息相关,虽然它不被列为常见的严肃疾病,但相关症状仍然会降低我们的日常生活幸福指数,限制运动表现,进而阻碍进步。如果身体出现任何MPS临床症状,请加以重视并尽早处理。点个在看,共学共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