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贺氏针灸三通法是国医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贺普仁教授所创立的“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病机学说和针灸治疗体系。本文介绍了贺老对于痛症表现的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学习。
↑↑↑年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拍摄于贺氏三通中医门诊部
前言
疼痛症状非常复杂,不论在性质、发病时间、持续时间长短上,都存在着差异,认识和鉴别这些疼痛的不同表现,对临床诊断,治疗有很大的意义。下面对疼痛表现的记载为蓝本,从疼痛的性质、部位范围、时间、程度和形象等几个方面对疼痛症状表现进行论述。疼痛的性质
多发生于四肢、躯干,是一种痛不剧烈,而伴有痛处发酸,感觉无力的疼痛表现,多见于虚性病理变化。
特点是疼痛兼有沉重感,多出现在头部和四肢,重痛多由脾运失职湿邪阻滞所致。
这是一种兼有胀满感的疼痛,多见于胸、胁、腹等部位,如“胁胀痛"、“腹满痛"、“脘腹胀痛"等,满痛和痛胀主要责于气机受阻,是气不通致痛。
绞痛是一种剧烈的疼痛,多发生于内脏器官。绞痛一般由寒邪内袭,或有形寒邪内停,如瘀血、痰浊所致。
纽痛是一种与经筋有关的疼痛,纽痛者,筋掣而痛也,即筋脉抽掣而痛,但纽痛只是感觉筋脉抽掣而痛,并看不到筋脉的抽动。现在的“三叉神经痛"也属这一类。
即感觉心下有痞块堵塞作痛。多发生于心下胃脘之处,此痛多由有形之邪停于心下胃脘之处,影响气机升降所致。
濇者,不滑也,往来不利是为濇。痛濇即痛而痺濇。是感觉胸背之间气之运行受阻,往来濇滞,欲行不能,因而产生窒闷性的疼痛。多由血运滞涩不畅所致。如胸痺之痛状。
支痛是感觉似有物横撑其中的胀痛,多见于胁部。此种疼痛多责于肝胆疾患及胃脘部疾患。
切痛是指肠中病变之疼痛。其痛剧烈如刀切之状,故称为“切痛"。此外,“切痛"还有急切之特点。多发生于肠道,是肠中气机不通所致。
是指两个以上的部位互相牵引作痛。所谓互相牵引作痛,应从两种情况来理解。一种是疼痛发作时两处同时疼痛,而且两个痛处间有牵引的感觉。另一种情况是一处先痛,其痛感传至另一处,即所渭放射痛。如肝胆疾患放射到肩背。
是一种有节律的一跳一跳的疼痛。多见于痈肿疮疡成脓肘及肝阳上亢之证。如两太阳处跳痛。
此种疼痛多发生于瘀血出现的局部,痛处固定不移,伴有一系列的瘀血或缺血表现,如真心痛。
掣者,牵线也,掣痛即身体或手足的筋脉牵掣作痛,病变多发生于筋脉,咎其病本,责于肝,筋脉失养所致。
指疼痛不甚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常见于头部、脘腹部,一般多由精血亏损,或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机体失却充养、温煦所致。
指疼痛有空虚之感。常见于头部或小腹部,多由气血精髓亏虚,组织器官失其荣养所致。
疼痛的时间
指疼痛突然发作,来势迅猛,一般疼痛比较剧烈,多见于寒证性疼痛,有时此种疼痛也称为疾痛,痛急,暴痛。
指疼痛渐断而来,或徐徐加重,或时痛时止,或始终隐隐而痛,多见于久病,虚证之中,为气血不足,温煦失调而痛。
即疼痛过程中时作时止,不是持续疼痛不缓解,而是阵发性疼痛,此种疼痛多见于气滞性疼痛或虚性疼痛。
乍者“暂也"“忽也",即疼痛发作突然,时间短暂,移时复痛,与时痛相比,虽然都归阵发性疼痛,但比时痛维持时间更短,起病急剧。
持续痛即痛甚不休,无缓解之时,多为瘀血所致。
疼痛的范围
搐者,积聚也,搐痛即聚痛,《灵枢经白话解》提出搐痛是形容疼痛集中于一处,为局限性疼痛,多见于瘀血,痰湿等有形实邪凝聚于某处之症。即偏于一侧疼痛,是身体对称部位的某一侧发生疼痛,偏痛属气血不调,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所致。是指身体若干部位都痛。属于多发性关节痛。
尽者全也,指周身疼痛,一般多见于血虚受风的患者。
即痛无定处,游走不定,此类疼痛大多由于风邪侵袭所引起。
痛之喜恶
疼痛部位不可触及、按压,按之则痛剧,此类疼痛多属实证,如食积内停,胃脘疼痛。
喜欢按压疼痛部位、按之则痛减,舒适,此类疼痛多属于虚证,如肾虚腰痛。
痛而欲饮热水,或欲加热敷,得温得热则减,遇寒则重,此类多为寒证或虚证,如寒邪犯胃的胃脘痛。
喜冷,痛而欲饮冷水或不欲盖衣被,得寒则减,则舒服,得热则剧,此为热证。
结束语
为了便于了解古人对痛证的描述各自的表现形式,有利于临床分析提高疗效,而列举以上数十种不同的痛证。这些表现形式有时单一出现,有时综合数种同时出现。临床医生必须把错综复杂不同疼痛归纳分析辨证治之。
精彩推荐:
1.国医大师贺普仁嫡亲传人--贺氏三通法传承班
2.临床代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中医绝技经络推拿按摩班
3.10月石家庄肌筋膜松解术-不记经络-不记穴位-简单易学-全身疼痛克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