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9.html

点击↑省直三院即可订阅本   胆囊息肉(GallbladderPolyps)又称为胆囊隆起性病变,是对胆囊壁病变向胆囊腔内局限性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按病理性质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症)和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和神经纤维瘤等)。虽然胆囊息肉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但仍有癌变的可能,尤其是胆囊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已知的主要包括代谢异常、慢性炎症、胆囊腺肌增生。

有以下三种类型

  1.胆固醇性息肉,主要是和胆汁成分改变有关,胆汁中胆固醇由过饱和而形成结晶,贴附在胆囊壁上形成;

  2.胆囊真性息肉,又称腺瘤性息肉,可发生癌变,形成原因不单一,与遗传因素、胆囊局部环境、饮食习惯、一些刺激因素等都有关系;

  3.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较少见。

胆囊息肉的危险因素

  年龄>50岁、胆结石、男性、烟酒嗜好、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多数胆囊息肉无明显症状,大部分是在常规体检行超声检查时发现。但仍需必要的鉴别诊断。胆囊息肉需依据超声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年龄,病变大小、部位和有无伴发胆囊结石等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评估,作出恰当的治疗决策。

  少数患者可表现出非特有的临床症状,例如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部分非胆固醇性良性息肉,如腺瘤和腺肌增生等有癌变可能。若患者出现明显的胆囊息肉相关症状或发生胆囊急性并发症,医院接受诊疗,及早明确病情,及早对症治疗。

  胆固醇性息肉患者如无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无需治疗。胆囊息肉如存在明显症状,或继发急性并发症,或伴有癌变危险因素可切除胆囊。若疑似息肉型胆囊癌或病变快速增大,应尽快确诊和治疗。

胆囊息肉有恶变可能吗?

  1.息肉大于10mm的恶性可能性大;

  2.形状:乳头状多为良性,不规则状多为恶性;

  3.数目:多发者常为胆固醇息肉,单发者常为腺瘤或癌;

  4.部位:体部恶性的息肉容易浸润肝脏,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

  5.症状:有症状者考虑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的治疗

  胆囊息肉患者经胆囊切除术后,绝大多数预后良好。若没有切除胆囊,胆囊息肉患者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胆息肉样病变患者应该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如减少脂类摄入等。保持大便畅通。多走动,多运动。并且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并定期复诊。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施行腹腔镜胆道镜保胆息肉摘除术是一种简便、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内镜微创保胆手术(choledochoscopicgallbladder-preservingsurgery,CGPS)日趋成熟,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手术方式之一。

  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能彻底的取出息肉,不仅保留了胆囊而且去除了病灶,即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又有选择性地预防胆囊癌,无疑为胆囊息肉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具备深远的临床意义。

  CGPS适应症:以往将胆囊息肉大于10mm作为胆囊切除的手术指证,但仅有88%的恶性息肉直径大于10mm,故将胆囊息肉大于10mm作为手术标准并不可靠,但鲜有小于5mm的胆囊息肉恶变的报道。因此,本共识将大于5mm作为CGPP的手术适应证。

参考文献

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专家共识(版)

文/张家明(消化病诊疗中心)

编辑/冀慧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