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丨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左右

上周遇到一位颈椎僵硬酸痛的患者,医院做了很多检查,都说“没有大问题”。医院做了很多治疗,并没有缓解他的症状,医院以“避免固定姿势”、“注意休息”等医院的治疗,医院,也是同样的结果。

医院和私人诊所做了一年多的治疗,但每次治疗基本上都不能缓解他的症状,他来找我的时候第一句话就对我说:“高医生啊,我也不是想把我这个彻底治好,我只是想缓解我现在难受的症状就可以了。但是这都治疗了一年多了,医院竟然连我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满足!”

我在问诊的过程中发现他以前做过的治疗非常多,像针灸、推拿、整脊、正骨等等她都做过,但都效果甚微。为了进一步印证类似针灸推拿的治疗为什么对她没效,我特地为她专门做了一下传统的针灸和推拿,果然发现当我企图通过针刺一个点的小结构去带动肩背的肌肉筋膜开解的时候,针下传导的感觉像是被一层一层坚硬的墙壁一样给挡的死死的,根本动不开。

其实像这类患者如果想要针刺产生效果,除非你把她整个肩背针扎满,扎得跟刺猬一样,不然很难有效果。因为针灸一般就是通过一个小结构来去带动一个大结构的异常排列,而如果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张力阻碍”,我们就很难再去通过某个小结构去还原大结构,我想这应该是针刺所遇到的最大麻烦。以前我跟一位做针灸非常厉害的老师专门学习过,我把老师针灸治疗没效的患者专门进行了统计发现在这些患者身上身体上都存在张力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阻碍现象”。

因为其实这位患者的这个酸痛和僵硬的感觉不是单纯的“肌肉筋膜变紧了”,而是肌肉筋膜与骨关节之间的“受力势态”不对了,对“受力势态”这个概念不理解的朋友可以参见往期文章:“做了一辈子正骨,将死之年才明白正的都不是骨!”。然后我一只手拿着他的肱骨,另一只手分别放在他的颈胸交界处、冈上肌上肌体表投影区、肩胛骨内侧缘(如下图)

用肱骨去顶肩胛骨动的时候发现手下的肌肉在跳动,这个跳动不是肩胛骨动的时候顶着肌肉时候的波动,而是肌肉筋膜被肩胛骨带着重新排列重组的一种挪移感,动着动着突然听到手下面的肋骨发出“咯噔”一声,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之前一直顶着的肋骨在我的引动下开始“妥协”了,筋膜与肌肉之间闪过一个“嗖嗖”的感觉。然后我马上让患者去感受她的僵硬和酸痛有没有减轻,他扭来扭去的动了一下惊讶的说:“哎呀,感觉轻松多了”。

其实这些年以来我遇到过很多的这类患者,发现他们症状很顽固的原因都是因为治疗的方法太过单纯,要么就是逮着紧了的肌肉去揉,要么就是逮着歪了的骨头去扳。

医院工作的时候,治疗的思路就是我上面说的:“肌肉紧了就揉开,关节歪了就扳正”,因为这种方法在临床治疗当中的效果还算比较理想,所以我沿用了很久。但是后面慢慢发现也有很多问题这种方法是不灵的,还有就是其实像我们从解剖学书上和尸体解剖上学来的很多“死知识”有时候是有问题的,就比如像筋膜层次间的“滑动”在一个处理过的解剖尸体上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活人身体上才能触到。而事实是筋膜的层次间肯定存在这种滑移,不然我的很多治疗效果就不敢保证。

几年前,有一次我开玩笑的对我的老师说:“老师啊,我听说以前有些做伤科的师傅们在做守手法的时候都喜欢用很长的袖子把自己的手藏起来,怕被别人看到,您为什么不把您的收藏起来啊?”,老师笑着说:“你听说的那些把手藏起来的都是在故弄玄虚,因为我即使是专门演示给你看你都不一定能看懂,因为我是在依着我脑子里的一张“超级蓝图”在“布兵”。如果不知道心法,你永远只是个在门外打圈的门外汉”。老师的这段话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这话不是鲁迅说的)。

其实后面我慢慢的发现老师的这个心法就是六个字:“调整受力势态”(注意这里说的受力势态不等同与“力线”),而要调整受力势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把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看成一个“区域”,而不是由一块一块的肌肉以及一片的筋膜和几块骨头组成的“零件”。当我们把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看成一个区域的时候,我们所有治疗的目的都是像拼一块魔方一样,是要将它“面面对齐”,而不是为了对齐其中一面而把其他的面通通打乱,然后你再自我感觉良好的把魔方其他的面都挡住,只拿出你拼好的一面来炫耀,这样做很自欺欺人。

笔者给大家分享这些都是一些个人在临床诊疗当中总结的一点点心得体会,希望看了这些内容之后您能有所收获!欢迎转发分享,您的支持是笔者继续写下去的最大动力。这次文章就写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小通知:以后不开“赞赏”功能了,如果您看完之后觉得有所收获,请转发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您的转发分享是对笔者最大的支持,谢谢!

笔者诊室







































北京白癜风专科
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