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前段时间曾写过关于胆囊息肉防治的文章,内容有些简短,这次呢准备更详细的介绍胆囊息肉的日常防治与用药的一些知识,希望对相关朋友有所帮助。
胆囊出现息肉的早期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出现,患者偶尔会感觉腹部不适,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胆绞痛。对于患有胆息肉的人来说,需要通过正确的治疗才能康复。胆息肉分为良性息肉以及恶性息肉,大多数的患者属于良性病变,但是息肉体积过大时,就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如果息肉较小,没有不适症状,则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组织,形状为球形或半球形,见下图,胆囊息肉多为良性。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
胆囊息肉病理上可以分为两大类:(1)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等。发生癌变的胆囊息肉主要指胆囊的肿瘤性息肉,尤其是胆囊腺瘤,胆囊腺瘤是公认的胆囊癌的癌前病变征兆。总体上,胆囊腺瘤息肉癌变的发生率约为1-10%之间。胆囊腺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可单发或多发,一旦确诊,宜手术切除。(2)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胆囊息肉中非肿瘤性息肉占全部胆囊息肉的65%以上,非肿瘤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
大部分人的胆囊息肉是非肿瘤性息肉,小编对此进行稍详细的介绍。胆固醇息肉是胆囊粘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约占所有息肉的65%左右,是由胆固醇沉积在粘膜下及粘膜增生形成的,一般带有蒂,容易脱落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或成为胆囊炎的诱发因素。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也不会恶变,但是有可能发展成为胆囊结石或并发慢性胆囊炎。炎性息肉是胆囊粘膜的增生,常呈多发,直径常小于1cm,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如果为局限型则类似肿瘤,但并不是肿瘤。
对于胆息肉大于十毫米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手术进行治疗,如果息肉的直径小于十毫米,一般会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保守治疗。正常情况下,胆息肉需要手术治疗必须满足多个条件,分别是息肉的直径大于十二毫米、息肉属于单发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还伴随着胆囊结石、患者年龄大于五十岁而且息肉在短时间内会增大等,这些情况满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另外,也有一些专家认为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为:
1、单发年龄大于50岁且直径大于10mm或合并有胆结石的,就要及时手术切除。
2、有明症症状,经治疗后没有疗效并会影响到工作生活的,可以考虑手术。
3、内科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是没有症状的,可定期观察三个六个月,如发现有增大及时手术。
这一期呢小编主要向大家介绍了胆囊息肉的种类与形成原因,下一期准备向大家介绍胆囊息肉的症状发展、日常防治、手术与用药。今天先写到这,如果大家有疑问或想要讨论的,可随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