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BMD),是指单位体积(体积密度)或者是单位面积(面积密度)所含的骨量,能准确测量骨量流失的程度,是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骨密度测定的方法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定量CT(QCT)、超声波测定法。其中,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EXA)骨密度测量是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折风险性预测和药物疗效评估,也是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骨骼评估方法。骨密度测定的部位左前臂或右前臂尺骨和桡骨远端三分之一处,因为此处的密质骨占95%,松质骨占5%,骨质结构均匀,是测量骨矿物质含量的理想位置。骨密度检查报告的解读骨密度检查可以得出T值和Z值,其中T值反应骨密度是否正常,Z值反应成人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当T值>-1,表明骨密度正常。当T值在-1至-2.5之间,表明骨量减少,即低骨量。当T值<-2.5,表明骨质疏松。当T值在-2.5以下,伴有一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表明严重骨质疏松。Z值≤-2,表明骨密度情况低于同龄人。那么,究竟哪些人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呢?建议我国以下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绝经后女性。50岁以上男性。经常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者。缺乏体力劳动,经常不在室外活动的人群。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史的人群。有影响骨骼矿物质代谢性疾病,如肾功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亢。日常预防骨质疏松戒烟戒酒。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多晒太阳。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吃一些含钙质高的食物,如牛奶、虾皮、大豆等等。老年人预防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