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肌痛 >> 肌痛原因 >> 肘髎穴

肘髎穴

取穴方法:肘髎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屈肘,曲池穴上方寸,当肱骨边缘处。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肘筋膜、肱三头肌。皮肤由臂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稍厚,有少量的脂肪组织。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肱桡肌起始部,进入肱三头肌。该肌由桡神经肌支支配。

肘髎穴(肘尖)解析:

)肘髎。肘,肘部,指穴所在部位。髎,孔隙,指穴内气血的运行通道为孔隙。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水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流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肘尖。指穴所在部位为肘尖部,无它意。

肘髎穴意义:大肠经经水由本穴的髎孔流入地之地部(骨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注意:此穴为肺经、大肠经气血与肾经气血转换的重要穴位,即是我们所说的金生水之穴,肺肾关系的失衡皆可通过此穴作出快速的调整。

功能作用:将肺及大肠经上源汇聚的冷降之水注入骨所主的地之地部。

主治疾病:

中医病症:肘臂痛,麻木,上肢瘫痪,嗜卧等。

西医病症: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等肘关节病。

功效机制:通经活络,舒筋利节

肘髎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关节附近,擅长通经活络、舒筋利节,以治疗循经疾患为主。

人体穴位配伍:

.肘节痹,臂酸痛,腋急痛,肘难屈伸:肘髎、膈会、支沟、曲池、腕骨(《备急千金要方》)。

.手麻痹不仁:肘髎、曲池、支沟、腕骨、膈会(《针灸资生经》)。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肘臂疼痛、麻木、拘挛、瘰疬。上肢瘫痪、臂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等肘关节病。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在肘大骨外廉陷者中。

.《循经考穴编》广注:肘大骨外廉,就骨略上一二分陷中。一法曲池外一寸罅中。

.《类经图翼》:在肘大骨外廉陷中,与天井相并,相去一寸四分。

4.《针灸集成》:在曲池上外斜一寸,横直天井。[7]

5.《针灸甲乙经》:肩肘节酸重,臂痛不可屈伸。

6.《太平圣惠方》:肘臂酸重,不可屈伸,麻痹不仁。

7.《针灸大成》:风劳嗜卧,肘节风痹,臂痛不举,屈伸挛急,麻木不仁。

8.《针灸聚英》:风劳嗜卧。

9.《循经考穴编》:肘节骨痛,拘挛麻木。

针灸治法:直刺0.5~0.8寸或斜刺,沿肱骨前缘,进针~0.5寸,局部酸胀,可向前臂放散。治肘部痛时可用“齐刺”或“恢刺”法。

艾灸疗法:艾炷灸或温针灸~7壮,艾条灸5~0分钟。

按摩疗法: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以肘关节外侧持续疼痛,前臂无力为特点,在提拉重物时疼痛加重,属中医“肘劳”范畴,多发于前臂活动频繁者。肘髎穴位于肘关节的上方,是治疗肘部疾病的要穴,网球肘患者该处常有明显压痛,按揉同时活动前臂与肘关节,可逐渐缓解肘部疼痛。

保健养生:

肘髎是治疗肘上疾病的特效穴,如肘部劳损、网球肘等。揉时要找到痛点,多揉一揉,症状就会得到相应缓解。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肘髎,每次~分钟,长期坚持,对上肢、肩臂部有良好的保养作用,可预防肩周炎。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欢迎大家光临彩云长在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