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穴
曲池,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阳泽、鬼臣、鬼腿。属手阳明大肠经。合(土)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并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通过。主治发热,咽喉肿痛,目赤,齿痛,臂肘疼痛,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痢疾,瘰疬,丹毒,疮疡,湿疹,荨麻疹,及中暑,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标准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
②热病。
③高血压。
④癫狂。
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症。
⑥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疼痛。
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病症。
①刺法:
直刺0.5~l寸。深刺可透少海,局部有酸胀感,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
注意:曲池穴禁用于脑血栓形成、伴有血压不稳定的患者。针刺时不可强刺激,以防脑出血。
②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注意:禁用直接灸。
曲池穴配风池治外感。
曲池配大椎、十宣治高热。
曲池配肩髑、合谷治上关节疾患。
曲池配足三里、人迎治高血压。
曲池配支沟、足三里、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曲池配肩髃、合谷、手三里、中渚、阳谷,治上肢不遂。
曲池配神门、鱼际,治呕血。
曲池配少泽、合谷、太冲,治瘛疭、癫疾。
曲池配血海、足三里,治皮肤病。
曲池配人迎、内关、风池,治高血压。
曲池配合谷、外关,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
曲池配合谷、血海、委中、膈俞,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丹毒,荨麻疹。
曲池配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昆仑、太溪、阿是穴,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曲池配合谷、血海、三阴交,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灵药物反应。
手阳明大肠经:子午流注之卯时(5点-7点当令)经络。
经脉循环: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上行的一支: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伤寒余热不尽,曲池主之。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汗出,不饮则皮干热,曲池主之。肩、肘中痛,难屈伸,手不可举,腕重急,曲池主之。目不明,腕急,身热,惊狂,躄痿痹,瘛疭,曲池主之。癫疾吐舌,曲池主之。
·《针灸大成》:主绕踝风,手臂红肿,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遂,恶风邪气,泣出喜忘,风瘾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烦满,臂膊疼痛,筋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伸难,风痹,肘细无力,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干燥,瘛疭癫疾,举体痛痒如虫啮,皮脱作疮,皮肤痂疥,妇人经脉不通。
·《针经标幽赋》: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
·《备急千金要方》:耳痛。举体痛痒如虫噬,痒而搔之,皮便脱落作疮,灸曲池二穴,随年壮,发即灸之神良。
·《千金翼方》:瘾疹,灸曲池二穴,随年壮神良。
·《医宗金鉴》:主治中风,手挛筋急,痹风疟疾,先寒后热等症。
推荐阅读
小暑丨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雷,长白雨“道医养生,丹道净化”夏季实修课程圆满闭关
探求生命本质,在节气中读书养生,习医悟道道医学堂每周学中药·茯神
第七届中国道医高级研修班诚邀加入北京中医药大学
了解更多活动,请添加“道家生活道”;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