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康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疼痛,据不完全统计门诊慢性疼痛患者中95%都与筋膜疼痛触发点有关。它产生的原因是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扳机点)在骨骼肌内被活化,这种观点在临床上被大家广泛认可。
MPS主要临床表现:
①骨骼肌内可触及的高张力索条状异常敏感的结节。
②挤压触发点时会引发区域性的疼痛,并且能引起远端的牵涉痛。
MPS发病机制
在静息状态下,肌肉的运动终板异常活跃使Ach大量释放,引起运动终板后膜产生持续除极化的状态,使得骨骼肌能够持续收缩压迫周围的相关组织,同时消耗大量的三磷酸腺苷,造成“能量代谢危机”,局部缺血、缺氧又进一步加重各种神经血管反应物质释放,最终导致感觉和自主神经反射弧持续致敏等复杂机制引起肌筋膜触发点疼痛。
MPS康复治疗
①缺血性按压手法
缺血性按压手法能够增加局部肌肉内部的血液循环,有效改善组织内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缓解骨骼肌中由于ATP不足所导致的持续收缩状态,松解肌筋膜中高张力点,灭活触发点,有效缓解疼痛,最终使运动终板功能障碍恢复至正常水平。该手法不仅能够解决触发点产生的疼痛,而且有效改善很多由肌筋膜紧张导致的功能活动受限。
②物理因子治疗
主要推荐TENS、冲击波、激光与高能量超声波,同理也是聚焦于触发点而不是牵涉痛的部位。在使用物理因子治疗需要学会如何去诊断、确定主要触发点,把治疗作用在触发点上。
③牵伸技术
牵伸技术属于触发点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在灭活膝关节触发点时,使用牵伸技术配合针刺疗法,可以有效灭活触发点。在对有触发点的肌肉进行牵伸时,优先对触发点受累部位进行冷喷雾的喷射,在抑制了肌肉的牵张反射情况下,通过缓慢持续的牵伸使肌纤维被拉扯至正常位置,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触发点的敏感性。在施展该技术时,需注意避免过度牵伸,当患者有牵伸的感觉时保持,然后进行多次反复牵伸。
/
④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通过针对相对应肌群的训练,矫正肌肉的不平衡性,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可有效改善疼痛强度,运动疗法也可以在其他治疗过后进行核心力量和稳定性训练,巩固疗效。有氧运动与强化训练也可以改变痛阈,减轻肌筋膜疼痛对人体的影响。
/
总结:
MPS的康复治疗中的很多治疗已有了充分的临床证据来支持,并且多种康复治疗手段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但是为了最大化避免MPS的发生,健康的生活习性、良好的心态、科学的锻炼、工作与生活的姿势的改善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张恩豪,崔波,王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系统医学,,5(4):-.DOI:10./j.cnki.-..04..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