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书常见问题

1.对调查区基本地质情况的把握不够,地质灾害基本特征论述不足—导致后面的部署、方法、要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2.“技术方法与技术要求”一节,普遍性真理抄录多,结合调查区实际情况的论述少,要论述项目所采取各种工作方法的技术要求,如调查路线安排、RS数据分辨率和时相等。

3.年度工作部署不具体,应该从时间进度和空间部署2个方面论

述,特别是对实物工作量的部署一定要精细、明确,应该详细到防治工程设计部分的精度。

4.本轮地质灾害调查要求实地勾绘地质灾害体,具体怎么做,应该在设计中论述。

5.成果图件很重要,编哪些图?怎么编?要提出方法和要求。

6.“关键技术问题”改为“专题研究”。

7.工作部署图编制问题。

二、不同工作阶段具体要求

1.资料收集

收集调查区已有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购置调查区1:、1:遥感影像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如数字线划地图(DLG,DigitalLineGraphic)、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ElevationModel)、数字栅格地图(DRG,DigitalRasterGraphic)、数字正射影像图(DOM,DigitalOrthophotoMap)数据;收集调查区气象水文资料、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规划资料。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类编录整理,分析可利用程度及存在问题,编制有关图表、说明。

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编制以往工作程度图、测区工程地质草图。

2.现场踏勘

任务下达后,承担单位要组成高效项目组,系统收集资料,全面掌握以往工作程度,加强室内分析研究,开展野外踏勘和检查核实,梳理和厘定工作目标、内容和重点,草编工作图件,设计技术路线和方法,明细工作部署,编制实施方案或总体设计。缺少上述主要工作流程和依据的设计不予审查。设计编写前一定要开展野外踏勘,否则部署不到位。

现场踏勘的目的:

为使地质工作的设计和部署切合实际,需要事先对工作现场的地质和施工条件等进行实地的概略调查和了解,以确定填图单位、工作部署等。

现场踏勘的内容:

根据地质草图、地质灾害草图,了解测区基本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状况;选择有代表性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的地段作为踏勘线路;选择典型地质剖面,作为工程地质柱状测制位置。

工作部署图剖面工作部署

4.遥感解译

根据调查对象和调查精度,选用中、高分辨率卫星、航空遥感以及无人机遥感等信息源的影像数据

1:标准图幅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高分一号,02C卫星等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统一按照标准图幅编制遥感影像图。

1: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可用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的卫星影像(QuikBird、IKNOS、RapidEye)或航空遥感数据,推荐无人机航拍技术。

遥感解译

5.地面调查

1)野外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搜集整理各类有关资料(包括前人编制的地质图、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等);进行野外踏勘,实测地质地貌剖面;编制综合综合工程地质草图;编制遥感解译图,主要解译地貌、构造、植被、土地利用类型、物理地质现象、地质灾害等;结合图幅实际情况,编制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细则,促进对资料的分析、消化,了解工作区各类地质界线的分布和地下水系统结构,把握存在问题,为确定调查路线、细化各类地质单元奠定基础。

野外调查注意问题路线规划规范要求

2区域工程地质调查

1、已经开展过1: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地区,采用路线穿插和重大隐患点核查的方法,同时要开展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补充调查(资料收集、以编为主,结合野外路线核查和工程地质剖面测制进行补充,每个图幅有2-3条地质路线调查)。

2、尚未开展1: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地区,同时开展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编测)和地质灾害调查:充分利用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手图;收集地质调查资料,测制并建立工程地质标准剖面,野外突出地貌、软弱地层、地质构造调查,修正、补充地质界线。

规范要求

长阳清江地质灾害编录图(1:)

3.区域工程地质调查

遥感调查(测绘)与实地路线测绘相结合,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水文地质、斜坡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新构造与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调查观测点要控制主要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水文地质单元等。

长阳清江地质灾害编录图(1:)

重点区的地质调查需要查明影响斜坡稳定的因素,宏观类比分析斜坡稳定状况,划分斜坡的工程地质类型,编制工程地质图与斜坡稳定性评价图。对重点区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对滑坡复活可能性及复活后可能的威胁范围进行评估,调查评估复活性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数量和经济损失,提出防治规划建议。

野外记录要在当天晚上整理时对重要数字着墨

野外绘制剖面图,应与文字描述对应,图面要素齐全,使用约定俗成的符号、代号。

调查表中的插图,可根据现场绘制在野外记录本上的图,在当天晚上整理、转绘

每个观测点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除按规定填写调查表外,还要用野外记录本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必须与野外草图相符,凡图上表示的地质现象,均必须有记录。填表和记录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数据无误、词语准确、字迹工整,并附示意性图件(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等)和照片。对各类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影响因素、诱发因素的描述应分清主次。特别是诱发因素的分析,要用数据说明。如降雨诱发,应尽量搜集灾害发生前的降雨时间、雨量数据;如人工切坡诱发,应访问切坡的时间,测量切坡后的坡度、高度。

4.野外原始资料的检查

1、自检,调查组成员在观察点现场检查。

2、互检,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调查组之间互相检查。

3、专检,项目负责组织专门人员,在野外工作结束前,对原始资料进行专门检查。

4、经过自检互检和专检的的原始资料方可进入室内整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