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中西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5778433.html

一、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背景

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明确提出了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和收入能增能减的问题。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明确了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要求各企业选树改革标杆,开展对标诊断,制定改革方案,推进改革措施。作为中央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落地年,加强改革评估督导,推动企业改革方案落地见效”。因此,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整个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对于推进国企改革具有很强的意义。

二、如何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国企的效率问题,新时代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如何用市场化贯穿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促进企业提升效益、效率、效能和效力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各国有企业在三项制度改革中虽然总体进度不平衡,但是各企业仍在推进相关工作中,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效,如国有企业在不断加强岗位管理、科学设置岗位和编制,畅通员工发展通道,加强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等。

因此新时代推行三项制度改革不是从头再来,而是在现有改革基础上聚焦改革重点难点进行专项攻坚,啃硬骨头,推动三项制度改革走深、走实,具体可分为七大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保障。

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最重要基础工作和重要目标,三项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阻力困难,但是要啃硬骨头的精神,否则改革将难以继续。应加强三项制度改革的组织保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应参与三项制度改革的组织,将三项制度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实。

二是系统谋划,注重“三性”。

新时代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将顶层设计与试点先行相结合,合理谋划本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进程。在集团层面建立系统的三项制度改革的施工图,并完善三项制度改革整体性配套方案,同时进一步考虑三项制度改革与国企改革整体方案相协同,增强改革合力,确保改革推进不断档、措施不脱节、思路再提升。

三是建立评估机制,有的放矢。

做好现状摸底评估,聚焦于核心问题,找到三项制度改革推进的困难,从源头上把握攻坚克难的重点难点。建立一套“可落地、可量化、可评估、可检查”的三项制度改革评估工具,对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既往工作进行评估,锚定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短板,有针对性地深化本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并持续开展三项制度改革评估回顾工作,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四是注重典型引路,选树改革标杆。

通过总结推广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典型企业选择可综合考虑行业定位、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经营状况等因素,围绕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分层分类选择标杆,标杆可以选择企业内部或者外部,可集中在三项制度整体推进方面,也可以集中在“三能”某一能上进行深化。

五是聚焦重点难点,深入攻坚。

新时代下三项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三项制度改革应聚焦于国企改革核心问题、难点问题、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在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能上能下是核心,能进能出是关键,能增能减是结果。新时代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应该在三能上做出以下突破:

1、坚持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抓住三项制度改革“牛鼻子”。

(1)提升经营层中实行任期制及契约化管理的比例,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局面。

(2)建立管理干部退出机制。实现管理人员“有进入条件、有退出渠道”的效果

(3)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从制度上解决经营层任期“终身制”状况

2、坚持人员能进能出,优化内部人员结构。

(1)健全人员退出机制。实现从紧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员工队伍精干高效的目的。

(2)提升人员劳动效率。达到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人均营业收入等指标的持续提升。

3、坚持收入能增能减,增强内生动力。

(1)改善人工成本投入产出。建立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效率相挂钩分配机制。

(2)推进落实市场化对标工作。建立内外部领先企业标杆库,找准发展目标的方向。

(3)推进中长期激励工作。用足用好中长期激励“政策包”和“工具箱”,让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参与财富分配,从企业创新中受益、增强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强大动力。

六是强化激励约束,传递改革压力。

将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与企业经营考核相挂钩,把三项制度改革考核评价结果纳入企业领导人员年度业绩合同,作为效益年薪兑现和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对组织不力、改革进展滞后的企业,在业绩考核中予以扣分处理,全力促使三项制度改革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对于考核评价较好的企业实施表彰。

七是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新时代推荐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工会的作用,深入调研,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团结最大多数职工群众,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控好风险源头,确保三项制度改革的稳定推进。

三、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措施的应用场景

多年来伴随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大部分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特别是中央企业目前均制定了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完成了改革顶层设计工作。但因相关方案推进力度不足,改革成效尚不显著,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中央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三项制度改革仍然存在不彻底、不到位和推进难的情况。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七大措施,旨在解决当前国有企业在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中关于“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能增不能减”的后“三能”的问题:

一是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干部能上不能下主要表现为干部科学评价的机制的缺失,缺乏针对管理人员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干部选拔上,部分企业试点了市场化选聘机制,但是尚未全面推广,干部主要还是以组织任命为主,契约化和任期制及职业经理人推广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通过七大举措,国有企业将完成对经理层人员契约制及任期化管理或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干部退出机制将成为国有企业常态化管理机制之一。

二是解决员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员工能进不能出主要表现为人员配置的标准和计划性不足,倒是冗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的现象,员工缺乏流动机制,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未盘活,人员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通过七大举措,国有企业将以提高本企业劳动效率为目标,自行优化劳动用工管理,实现本企业优化人员结构、实现降本增效

三是解决收入能增不能减的问题。收入能增不能减主要表现为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及市场化水平未进行合理的衔接。对于核心人员的倾向性不足,激励手段较为单一,与企业的经营效益挂钩性不足。通过七大举措,国有企业将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收入分配体系,员工收入高低将与个人岗位贡献、资本、知识、技能等要素贡献大小挂钩

索取完整版电子课件以及相关资料请私信索取联系方式.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