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纤维肌痛
纤维肌痛(fibromyalgia)是一种以全身弥漫性疼痛及发僵为主要临床特征,并常伴有疲乏无力、睡眠障碍、情感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其他症状的慢性疼痛性风湿病。纤维肌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别可能很大,因此,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比较困难。年ACR以压痛点为依据,首次制定了纤维肌痛分类标准,该标准广泛用于临床研究,但并非严格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未强调其他表现的诊断价值,临床医生普遍反应18个压痛点不容易记忆和操作。随着对纤维肌痛的了解加深,年ACR更新诊断标准,提出弥漫性疼痛指数(WPI)、症状严重度评分(SSS),对疾病进行量化分级,强调非疼痛症状数量的重要性,使得该标准不再只适用于研究,更适用于临床,但该标准除外了风湿性疾病合并纤维肌痛的可能,也不能再区分原发和继发纤维肌痛。年同一个工作小组进一步修订了该标准,将患者自述症状取代了医生的评估,减少了医生主观上对诊断的影响,并提出了纤维肌痛症状评分(WPI+SSS+纤维肌痛评分)。在此基础上,Wolf等对—年间发表的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年修订版纤维肌痛诊断标准。修订版诊断标准的产生方法文章回顾了14篇关于比较/年诊断标准与年分类标准的有效性研究、2篇流行病学调查、1个临床队列研究、2个资料组数据库。其中,Carrillo-de-la-Peéa等和Segura-Jiméne等分析了关于压痛点数和纤维肌痛评分的相关性;Wolfe等研究了与误分类、弥漫性疼痛、非弥漫性疼痛相关的因素,提出将弥漫性疼痛修改为全身性疼痛(定义为5个部位中至少4个部位有疼痛)能够消除将区域疼痛综合征误诊为纤维肌痛的可能。此外,文章就敏感度、特异度、WPI、SSS、FS评分、压痛点数量等诸多方面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后,提出了年修订版纤维肌痛诊断标准,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和90%。修订版诊断标准的说明首先,修订版标准将年诊断标准和年修订版整合成一个新标准,将医生评分和患者自评融合在一起,使之既是临床诊断标准,也是研究分类标准,减少了研究调查负担,减少分类误差。第二,年标准将疼痛区域数量和分布同时纳入考虑,将WPI改为至少为4分,而不是之前的≥3分,并提出了全身性疼痛(generalizedpain)的概念,区别于以往的弥漫性疼痛(widespreadpain),明确说明颌、胸、腹部疼痛不包括在其中。第三,修订版标准改变了/版"没有其他可以解释疼痛的疾病"这一否定多种病变同时存在的情况,重新回到标准"FMS的诊断与其他诊断无关,FMS的诊断不影响其他临床诊断",但在调查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可有例外。第四,使用FS评分能够对FMS的诊断提供适当的导向,对满足诊断标准的患者可评估其严重度,对已经诊断为FMS的患者,可评估病情进展情况,简便易行,因此推荐使用该评分。引用本文:杨帆,贾园./纤维肌痛诊断标准修订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1(5):-.DOI:10./cma.j.issn.-..05.—END—?往期回顾?探寻膝盖疼痛隐情尼麦角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纤维肌痛治疗管理建议尼麦角林在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建议广州专家:出院患者仍要居家隔离,四周后也要随访疫情之下,儿童如何做好防护?如何对新型冠状病毒说“不”辟谣!辉瑞拒绝向中国提供新冠肺炎疫苗?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