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是非常令人困扰的一种问题,头脑闷沉、发胀,很多患者疼痛的时候还伴有眼睛的疼痛,甚至会觉得恶心。头晕起来整个人状态十分受影响,强忍的工作效率低下,路上坐公交坐地铁更是头大。在排除颅内、血管疾病的前提下,枕下肌群紧张也是极易导致头痛的一大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状况!
什么是枕下肌群
枕下肌群位于枕骨的下方,寰、枢椎的后方,头半棘肌的深面,作用于寰枕及寰枢关节,包括头后大、小直肌和头上、下斜肌4肌。
头后大直肌呈三角形,起自枢椎棘突,止于下项线的外侧部。头后小直肌亦呈三角形,较小,居内侧,起自寰椎后结节,止于下项线内侧部。两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头转向对侧。头上斜肌起自寰椎横突,斜向内上方,止于枕骨下项线上方的骨面,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后仰。头下斜肌起自枢椎棘突,斜向外上方,止于寰椎横突。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并屈。枕下肌群是使上颈椎后伸的肌肉。
引起头痛的原因
■原因一:
枕下肌群是全身唯一连接在脊髓被膜上的肌群,当枕下肌群紧张时,会导致脊髓被膜紧张,进而使全身肌肉紧张。因此,枕下肌群的柔软性与全身柔软性有关。因此,长时间伏案的人群由于枕下肌群短缩会引起全身比较紧张和引起颈部疼痛。
■原因二:
枕下肌群紧张容易卡压从其中穿行而过的枕下神经和颈动脉进而引起头痛。四组小肌肉在防止头部过度前屈以及在头部旋转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人群中,由于枕下肌群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积累性损伤,即通常所说劳损,因枕下肌群长期受累,可能导致肌肉及肌筋膜结缔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肿胀和硬结,进而引起肌肉痉挛、硬化和粘连,进而卡压枕大神经和颈动脉,使头部发生疼痛。
而且在枕下肌出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在颈部的后方触及到扳机点,也就是说按下图这个部位就可能会诱发或者出现疼痛。
治疗方法
方法一:针灸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很好的松解紧张的肌肉,而且在松解枕下肌的同时也可以对整个颈部的问题均给予治疗。
方法二:辅助按摩
大家可以买两个网球(泡沫轴或者高尔夫球),放在袜子或者是一个小的棉布袋子里,网球一边一个,我们平躺下将做好的小袋子放在我们的颈部枕下肌的位置,向左右两侧晃动就可以了,一边晃动30~40次左右,动作记得要轻柔,这就相当于我们不用求助别人的帮忙,自己给我们的枕下肌做一个好的松解。大家注意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按摩的力量过强,否则容易刺激颈部的血管和神经,诱发眩晕。
方法三:热敷
通常这种枕下肌的问题都是常年的问题累积而导致的。所以给予局部热敷是非常好的一种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症状的办法,建议热敷的时候温度控制在45度左右即可,热敷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时间不要过长,温度一定不要过高。
红茴香疗法治疗枕下肌群紧张
枕下肌群紧张,属于祖国医学“伤筋”范围,是因经筋受损经络被阻,而致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疼痛不适。治法应以“疏通经脉,舒筋活血”为宜。
红茴香疗法具有消肿祛瘀、活血镇痛之功效,使用红茴香注射液注射损伤局部,一方面,穴位注射可对穴位产生机械性刺激,且因在穴位处滞留一段时间,从而加强和延续对穴位的刺激信号;另一方面通过红茴香药液本身的作用,加速了疏通经气、散结祛瘀之功,使气血畅行于经脉,并正常输布于经筋、皮部,四肢百骸得以濡养。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得以改善,加速了渗出液的吸收,故而起到了消肿、止痛、散瘀、利关节之效,疾病得以痊愈。注射后如能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或加用手法按摩,可以促进恢复,缩短疗程。
治疗取穴:玉枕穴、风池*,大椎、天柱,风府,翳风,完骨,颈夹脊穴等。
玉枕穴位于枕骨隆突旁开2cm,风池穴*针尖略斜向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大椎穴略向上斜刺0.5~1寸。同时可在肩胛骨处找痛点。(带*为危险穴位,初学者有风险慎用。)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生理盐水1-2ml)。
注射药量:阿是穴红茴香注射液1-4ml,其他穴位0.5-1ml。每次从中选2-5个穴,隔日1次,6次为1疗程。
总结头痛确实是非常令人苦恼,建议大家还是要尽量到神经内科或者是脑外科检查排除,诱发头痛的一些内在的因素。如果经过检查排除了这些比较重要部位的问题,那么就要到运动医学科或者是骨科,明确是否存在颈椎的问题,尤其是枕下肌的问题。END●腰部出现激痛点有可能是腰方肌出了问题
●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基础及影像学表现
●什么是“老寒腿”?又该如何防治?
●痛风患者饭桌上的救星——蔬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