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效果哪里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意大利岐黄中医学院

何树槐何骏何斌

中脘任脉经穴,位于脐中上4寸,腹正中线上,属于中焦部位。是胃的募穴、腑之会穴、又是手太阳、少阳、足阳明和任脉的交会穴。在临床上应用及其广泛,具有健脾和胃、通腑降逆、升清降浊、益气通经的功效,下面将我们的临症经验介绍如下。

01急性胃痛

1.中脘深刺治疗急性胃痛。对于急性胃痛,无溃疡病史,属于胃痉挛者,取毫针深刺2.0~2.5寸治疗效果良好。针刺时进针达2寸左右时,当针尖部有坚硬感时,停止进针,采用捻转泻法,拇指向前用力轻,拇指向后重用力,反复操作6次,再轻按重提6次(针刺的深度不变),然后将针提至天部,如疼痛尚存,再如法操作2次,有立竿见影之效。注意不可盲目深刺。

临床表现:腰部深层疼痛,腹股沟处疼痛,大腿无力,肌肉麻木,弯腰行走,当突然屈髋关节时可诱发疼痛,慢性损伤可见小腹部不适、腹泻、性功能障碍等。临床检查可见髋关节屈曲试验阳性。

02呕吐

2.中脘斜刺治疗呕吐。神经性呕吐又称心因性呕吐,多由于七情过极所愿不遂,引起肝气郁结,横行犯胃,致胃气上逆;肝气上逆犯心,则心火失降。导致气机升降失常,胃气应降不降,呕吐反复发作,长久不愈。采用深刺斜刺中脘可获奇效。

治疗以中脘为主,配合、公孙、内关。

刺灸法:刺中脘用2.5寸长毫针,先直刺1.0寸左右,当有针感时向下脘方向斜刺2寸左右,捻转泻法。当病人有針感向下腹部传导时,告诉患者通过针灸治疗您的胃气已经下降了,胃气不上逆了,也就不会呕吐了。之后拇指向后形成滞针状态,停留1分钟左右,

多年前我在北京医院工作时,治疗多例神经性呕吐患者,均属于女性,效果很好。施术时也可先针刺内关、公孙,使病人安静下来,放松肢体,然后选取3寸毫针向建里、下脘斜刺,捻转进针,当病人有针感下传时,会取得好效果。

03升清降浊

3.刺中脘升清降浊。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清阳之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濡养头脑。头脑缺乏清阳之气,则思维迟钝,精神萎靡,头晕头痛;若头脑中的浊气不能排除,则思维混乱,头昏脑胀,此过程全赖于中焦的升清降浊功能。

针刺方法:用1.5寸的毫针,先刺入中脘的天部,大约0.5寸左右,捻转手法。有得气感后,将针刺入人部,大约1.0寸左右,有得气感后,将针提至天部。捻转手法,有得气感后,守气1~2分钟。属于虚证者先补后泻,以补为主;实证者先泻后补,以泻为主。针刺后病人头部会感到清爽,头晕头痛好转。

04醒脑开窍

4.醒脑开窍,治失语。失语症多是由于气机紊乱,导致痰浊上扰,清窍蒙蔽,舌窍闭阻所致。中脘穴位居中焦,有升清降浊,清化痰浊之功,可用于痰浊阻塞舌窍引起的失语症。

方法:采用1.5寸毫针,先直刺地部1.3寸左右,得气后捻转泻法,将针提至天部,令病人咳嗽数声,如有粘痰可出,多能言语。多年以前曾治疗以女性患者,大约60多岁,突然失语一天,来院急诊。当时病人精神萎靡,面黄肌瘦,舌不能伸出口外,脉沉而带滑,血压/80mmHg,未查出病理体征。当即用1.5寸毫针刺入中脘穴1.2寸左右,得气后重提轻按6次,然后将针提至天部,拇指向前捻针,针尖沿任脉向上,持针1分钟后,见其胸部起伏,突然咳嗽两声,并有灰白色痰浊突出,旋即能与家人说话。之后又针刺丰隆,加强豁痰开窍,巩固疗效。

多年以来凡见痰浊引起的失语症应用此法,如脑血栓形成等,多能获效。

05失眠多梦

5.失眠多梦。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络于脑,当胃腑不和,胃脘痞满,胃气应降不降,反循经上冲心脑,引起心神不宁,夜不成寐,梦魇不止,甚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我常以中脘为主进行治疗。其中胃脘痞满者,深刺中脘1.2寸左右,施以泻法;属于脾胃虚弱者,浅刺天部,施以补法。据症可适当配合隐白、厉兑等穴效果良好。

06颈椎病

6.颈椎病。本病症多由于长久前倾头项,劳伤筋骨,胃为水谷之海,可生化气血濡养筋骨。在临床上常作为颈椎病、筋骨痛、肢体麻木的配穴。

07病例介绍

例1.急性胃痛

胥某某,男,23岁,年5月就诊。

主诉:胃痛急性发作6小时。

现病史:自述早餐(大约8点)食用火腿、牛奶及牛角面包,上午11点开始胃痛,并逐渐加重,并伴有呕吐、腹泻,到医院急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以西药回家休息。至下午5点疼痛不止,于是求救针灸。

检查:胃脘部肌肉紧张、压痛,左降结肠部位压痛,全腹部无明显肌紧张。诊脉弦而紧。

治疗:取2.5寸毫针直刺中脘穴,缓慢进针达2寸时,针下僵硬,施以捻转泻法6次,将针提至天部,疼痛稍有缓解。于是再重复上法1次,疼痛显著缓解,触诊已无痛感,又针足三里以巩固疗效。留针30分钟后,诸证消除。

例2.神经性呕吐:

杜某,患呕吐五月余,病起于家庭不和,夫妻吵架,开始经常胃痛,经药物治疗胃痛缓解,而出现呕吐,食后即吐,吐出多为饮食物,自觉胸闷不适,精神忧郁。经多次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经中西药物治疗未效。诊脉弦细,舌质胖淡。治疗取中脘为主,配用膻中、内关、公孙、气海。经过治疗3次治疗而愈。

例3.病人男性,大约60岁,患头晕六月余,无旋转恶心,头脑昏沉,精神萎靡,兼见胃脘隐痛,疲乏无力,脉沉弱,舌质胖淡。证属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治疗先针刺百会,捻转补法,再针刺中脘,按上述方法,以补法为主。守气1分钟后,头脑自觉清晰,头晕好转。再针足三里,留针30分钟。起针后诸症消除。

小结

中脘穴位于中焦,是胃的募穴,有升清降浊,化痰开窍的作用,上可治疗心脑病症,中可治疗脾胃病症,下可利湿通便,外可通经止痛濡筋解痛。在刺法上实证多先泻后补,以泻为主,虚证者先补后泻,以补法为主,脏腑病症以深刺为主,心神病症以浅刺为主。

学术思想:

首先,强调针灸辨证论治,应以五步为序。即:

1.脏腑经络定位。

2.根据脉、证、舌的特点定性。

3.定位和定性相结合。

4.辨标本。

5.确定治疗大法。

其次,主张经络病应辨证分型,分型论治。

第三,主张用中医理论解释经穴的主治功能,使其纳入中医轨道从“经验论”中解脱出来。

第四,擅用“浅刺多穴法”。其特点是适宜治疗病位较浅的病症、虚证和邪气阻络的病证。

第五,哮喘治疗应散风熄风。

第六,华佗夹脊穴功于调理气血。临床上常用的有血管性偏头痛、肢端感觉异常症(手麻症)、植物神经紊乱(半身麻木、肢凉等)、脑血管病等。

第七,同经相应取穴法效果卓著。诸如肌肉的损伤或痉挛、韧带的损伤、神经性疼痛、炎症性疼痛、风湿性疼痛等均可。医疗特长:擅长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头痛、眩晕、疼痛症、癫证、痴呆、性功能减退及妇科杂病等。

国际交流:

曾多次为日本学者讲学。年赴叙利亚讲学医疗,年赴泰国讲学,年到意大利参加第25届世界眼科大会,发表了针灸治疗眼底疾病的论文,年到莫洛哥,突尼斯进行学术交流,年到意大利讲学。曾任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副主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研究会理事长、北京中医学院副教授、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治疗教研室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材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曾撰写著作:

《针灸治疗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副主编)。《针灸学》(上、下册)古籍出版社(主编)。《中国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当代中国针灸临床精要》天津科技出版社(编委)。《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针灸学》(教学参考从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实用针灸辞典》知识出版社(编委)。

漫谈浮刺法系列近期链接

何树槐漫谈浮刺法系列

访针灸大家何树槐教授系列纽约中医论坛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纽约中医论坛名医名家苑谈

背俞穴临床应用经验▏纽约中医论坛名医名家苑谈

背俞穴治疗作用的理论探讨▏纽约中医论坛名医名家苑谈

背俞穴治疗原理的再探讨▏纽约中医论坛名医名家苑谈

《素问·刺腰痛论》阐微意大利岐黄中医学院何骏何斌

针灸合谷穴止痛机理的探讨意大利岐黄中医学院何骏何斌

论大椎为诸阳之会何树槐教授学术传人何斌何骏

水沟醒脑开窍的探讨▏何树槐教授学术传人何斌何骏

膻中穴临床应用的经验▏何树槐教授学术传人何斌何骏

公孙与内关穴的应用经验▏何树槐教授学术传人何斌何骏

公孙内关交会奇经的理论探讨▏何树槐教授学术传人何斌何骏

足临泣与外关临床应用的经验▏何树槐教授学术传人何骏何斌

足临泣交会于带脉的理论探讨▏何树槐教授学术传人何骏何斌

扶突穴临床应用的经验▏何树槐教授学术传人何骏何斌

列缺、照海临床应用的经验▏何树槐教授学术传人何骏何斌

列缺、照海交会奇经的理论探讨▏何树槐教授学术传人何骏何斌

后溪申脉临床应用的经验▏何树槐教授学术传人何骏何斌

中医治疗慢性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的体会▏意大利岐黄中医学院王淑兰何骏

隐白穴临床应用的经验▏意大利岐黄中医学院何树槐何斌何骏

气冲穴临床应用经验▏意大利岐黄中医学院何树槐何斌何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