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花多少钱啊 http://m.39.net/pf/a_4629686.html

文献速译: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及其触发点: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的评估和治疗

第一部分

引言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painsyndrome,MPS)是以疼痛为主的一系列肌肉功能失调的综合症,也称肌筋膜炎,肌纤维组织炎,是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临床表现为发病部位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有时皮下可触及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

既往这类型疾病被归属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对于急性发作期患者,多采用激素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大多数患者往往会遗留全身或局部的长期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临床治疗中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需要采用、热敷、中药疗法、手法按摩,或针灸、拔罐、膏贴、小针刀疗法以及物理因子治疗等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这些治疗方法虽然对于缓解MPS的疼痛有一定疗效,但无法控制病程进展、减少复发次数。任何疾病的治疗都应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既往针对MPS采取的这综合治疗方法并没有产生应有的疗效,可能与这些治疗方法只是针对肌筋膜炎的症状,并没有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因进行精确分析,对因治疗有关。

去年我们在门诊曾接诊过一位双下肢饱受肌筋膜疼痛困扰20余年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该患者曾在院外间断采取物理因子治疗、针灸、自我锻炼等治疗方法,但疼痛等功能障碍仍无明显缓解。我们接诊后初步尝试应用托马斯筋膜手法、意大利筋膜手法技术来治疗患者双下肢肌筋膜痛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该患者双下肢疼痛明显减轻,意外的发现患者双下肢局部硬结也逐渐变小、变软甚至消失,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基于该患者的治疗效果,之后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对既往诊断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多例患者(肩颈型、腰肌型为主)也进行筋膜手法治疗(托马斯手法和意大利CC点技术),均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疗效,这都进一步证实筋膜手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性。

基于以上的理论知识及临自我床实践,近期我们在查阅相关文献时,发现此篇综述中提到的干针治疗、手法治疗以及物理因子等综合康复治疗肌筋膜触发点的研究结果与我们在临床中的用于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实践结果相似(虽然说文中提到的干针、手法治疗并不完全与我们的中医针灸、筋膜手法完全相同,但基本原理一致)。以下是该综述的主要内容要点。

第二部分

文章翻译总结

以上是我阅读完这篇文献后对文章内容做的归纳总结。大家若想获取该文献的英文全文以及中英文对照,请在文末点击“阅读全文”获取。翻译的内容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批评指正。

摘要

目的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painsyndrome,MPS)是一种慢性疼痛状态,其特征是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triggerpoints,MTrPs)的存在,这是一个涉及有限数量肌肉纤维的超激痛点。据文献证实肌筋膜触发点应被视为外周疼痛的产生者,本综述将总结肌筋膜触发点的临床评估和治疗的最新发现。

最新发现

最近的几项研究详细阐述了肌筋膜触发点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患者疼痛和残疾的影响,认为它们之间存在临床相关性。最新的研究也报道,尽管诊断标准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但手法触诊来识别MTrp有很好的可靠性,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提出了大量的治疗方法,并证明了这些治疗方法对疼痛和功能的积极影响。

总结

肌筋膜触发点现象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和临床相关度。鼓励临床医生通过仔细的病史和特定的手法检查来考虑肌筋膜触发点对患者疼痛和残疾的影响。有肌筋膜触发点的患者将从包括干针和手法治疗技术在内的多模式治疗计划中受益。同时必须提高该领域内研究的内部和外部有效性。

关键词

评价;肌筋膜痛综合征;肌筋膜触发点;治疗

1

肌筋膜触发点可以认为是一种与不同疾病相关的外周伤害性输入,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1

MPS定义

以一个或多个肌筋膜触发点(MTrPs)存在为特征的区域性疼痛。MTrP是这种疼痛性疾病的一个独特的临床特征,它是骨骼肌纤维中包含的一个可触及的超激性结节,无论是手动按压还是自发性的,MTrP均可以产生局部和牵涉性疼痛,用干针或快速触诊刺激MTrPS,可能会表现出一种称为局部抽搐反应的肌肉颤动。

2

MTrPs的两个不同临床阶段

潜伏期MTrP

潜伏期MTrP不会引起自发性疼痛,只有在施加强有力的按压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局部或牵涉性疼痛。潜伏性MTrP的疼痛机制与机械感觉过敏、压痛性痛觉过敏和振动感觉减退有关。潜伏性MTrP的牵涉痛表现为针刺和振动感觉减退。另外,处于潜伏期的MTrPs可能会潜在地改变无痛人群的肌肉激活模式或导致肌肉无力,还与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相关联。

活跃期MTrP

活跃期MTrP的主要责任是呈现患者的不适主诉,手动触诊可以再现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再现皮肤发红(微血管运动反应)、出汗(催汗反应)、起鸡皮疙瘩(竖毛反应)和头晕等自主现象。激活的MTrPs引起的牵涉性疼痛程度大于潜伏性MTrPs。活跃的MTrP引起的局部和牵涉痛的程度与躯体内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但在机械性颈痛和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中却并非如此。含有活跃MTrP的肌肉可能导致肌肉延展性下降,进而出现相邻关节的活动受限。

2

鼓励临床医生使用提出的诊断标准对主诉肌肉骨骼疼痛的患者中是否存在肌筋膜触发点进行筛查。然而,应该强调的是,诊断标准的可靠性取决于所检查的肌肉。

MPS诊断

1

准确的病史

首先是询问疼痛的性质、强度、时间、位置和程度。MPS患者通常使用迟钝、深沉、肿胀或疼痛来描述他们的疼痛。其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每天或每周的频率测量疼痛强度,并且必须记录疼痛是否与日常生活活动有相关性。此外,患者可以使用体表图来绘制疼痛的位置和程度。比较肌筋膜激痛点体表图有助于推测哪些肌肉有肌筋膜激痛点。

2

全面的体格检查

MTrP的诊断至少存在绷紧带、过度敏感的点和牵涉性疼痛中的两个标准。患者疼痛症状的再现已被确认为区分潜伏性和活动期MTrP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必须通过准确的手动触诊来验证,手法触诊的方法是将检查手的指尖前后垂直于肌纤维。或者,一些肌肉可以用钳子夹在手指和拇指之间触诊。一旦在肌肉中确定了紧束带,就应该通过轻轻按压紧绷带上的邻接点来定位超敏点。

除了触诊,临床医生还必须问以下几个问题:“以下哪个部位最痛?”、“这疼痛是不是你通常的主诉?”、“疼痛是指我按压的地方吗?”根据定义,对第一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将确认超敏点标准。对第二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将确认疼痛识别标准;最后,第三个问题将证实牵涉性疼痛的存在。

3

诊断可靠性

MTrP诊断标准可靠性受不同的人群、检查人员、环境、肌肉和诊断方案的影响,诊断标准的可靠性取决于所检查的肌肉。

3

肌筋膜触发点对患者疼痛和残疾的作用应建立在个案的基础上,并根据临床数据提出治疗计划。

4

可以推荐多模式治疗计划,包括针对肌筋膜触发点的干针和手法治疗技术,作为短期内减少疼痛和残疾的一线治疗。

MPS治疗

1

侵入性治疗——干针

干针是一种侵入性技术,使用丝状针穿透皮肤并刺激MTrP,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方法,特别是在理疗师中。其预期的治疗效果是松解绷紧的束带,减少局部压痛的刺激性。干针与注射(局麻药、类固醇、A型肉毒毒素)一起,这些都是治疗MPS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目前,干针不仅用于治疗肌筋膜痛,还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疾病的痉挛患者、癌症患者,以及疼痛的瘢痕组织和筋膜粘连。

2

非侵入性治疗

手法治疗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MPS的手法治疗技术包括缺血按压、MTrP压力释放、肌筋膜感应技术、被动拉伸、肌肉能量技术、应变反应变和高速低振幅推力。一些试验证实手法治疗MTrPs可能会降低局部压痛阈值和VAS评分。MTrPs的手法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物理因子治疗

此外,一些物理因子治疗包括激光疗法、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磁力疗法等,一些研究已证实激光治疗和经皮神经电刺激对降低MTrP疼痛强度有短期疗效。积极运动对减轻疼痛和残疾的有效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但伸展运动与强化运动的结合似乎对疼痛有更强的效果。

5

肌筋膜触发点领域内的研究议程应该包括具有强大的内部和外部有效性的高质量研究。

第三部分

总结与思考

肌筋膜触发点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它产生的局部疼痛与牵涉性疼痛与局部肌筋膜组织的感染、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有关,也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有关,因此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减轻部分患者肌筋膜疼痛。

根据现有的系统评价,在短期内,干针应该被认为是减轻MTrP疼痛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手法治疗技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特别是当患者患有针头恐惧症或出现干针的禁忌症时。值得一提的是,两个设计良好的随机试验将干针疗法与手法治疗进行了比较,随访时对疼痛和功能的影响相似。

由于外周和中枢敏感化通常由持续的外周伤害性输入来维持,而活跃的肌筋膜触发点和潜在的肌筋膜触发点应该被视为这种输入的潜在来源,并包括在治疗中。因此一些学者通常认为手法治疗和干针治疗是有伤害性质的干预,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中枢敏化,但目前根本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确实发生。恰恰相反,在治疗性接触的背景下给予短暂的伤害性刺激可能会激活抑制伤害性信息处理的内源性疼痛抑制机制。

因此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时应该采取个体化、综合性、全方位的原则,选择包括干针、被动拉伸、主动锻炼、药物、手法治疗和健康教育在内的多模式治疗计划,同时可配合自我牵伸技术等。

另外,由于肌筋膜炎被归属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肌筋膜炎的发生或许与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紊乱有关。而内脏筋膜学说一书中也提出浅筋膜系统与免疫代谢系统存在关联,因此我们之所以应用浅筋膜手法能够减轻肌筋膜炎的疼痛可能是由于对浅筋膜进行手法治疗的同时能够间接的调节机体免疫系统。该综述中提出的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手法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筋膜手法治疗均对于刺激到浅筋膜组织,这为筋膜手法在今后肌筋膜综合征的治疗提出了一种新的探索。

往期回顾

筋膜整合疗法病例分享及治疗体会

您所不知的筋膜训练

筋膜健身训练——您的居家锻炼好选择

筋膜网可能是人体经络腧穴的解剖学基础

筋膜的秘密:皮肤下的神秘世界(上集)

筋膜的秘密:筋膜与疼痛的关系(中)

筋膜的秘密:手法,针灸,癌症和未来(下集)

作者简介

武俊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硕导,九三学社山西省卫生委员会副主委。山西省老年医学学会康复分会会长,入选山西省卫计委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是省内康复医学青年领军人物。倡导成立山西省首家康复医学论坛——山西文源康复论坛并且担任组委会主任,为全省康复医学工作者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主要擅长脑卒中、脊髓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康复治疗和各种物理因子的使用。近5年来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康复领域颇有建树,尤其擅长筋膜手法的临床治疗与教学,在与国外肌肉骨骼康复领域专家的讨论、学习中将国际领先的FMS、SFMA、DNS等先进理念引入山西,并积极推动技术落地,引领山西康复医学专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武文娟,医院康复科医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现熟练掌握各项物理因子治疗和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擅长脑卒中、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颈肩腰腿痛等所致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近年来学习筋膜相关知识和手法治疗,将筋膜手法结合传统的康复治疗手段应用到慢病管理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山医大一院康复科慢病管理组介绍

山医大一院康复科慢病管理组自年10月8日正式开诊啦!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单指老百姓认为的高血压、糖尿病,而是包含精神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骼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的疾病总称。目前,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飙升,严重损害国民健康,加重疾病负担,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改善慢性病及亚健康人群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在“全民大健康”时代背景下,作为一种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我们慢病管理工作应运而生了。慢病管理组分为五个治疗组:脊柱治疗组、关节治疗组、骨盆治疗组、呼吸治疗组和传统康复治疗组。慢病管理组治疗利用了最先进的SFMA、FMS评估体系,运用筋膜手法、麦特兰德关节松动、物理因子治疗等西医康复疗法结合针刺、艾灸、推拿等传统医学疗法,为广大慢病患者以及亚健康人群提出个性化、人性化、全方位的治疗方案!工作目标:开展慢病管理,发挥中西优势。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心身医疗。发展医养模式,引领全民健康。-(康复科医生值班室)-(康复科传统康复治疗室)

编辑:武文娟

校审:武俊英

戳这里,获取全文,文件提取码为: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