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05/5740876.html

5月12日是国际纤维肌痛关爱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揭露隐匿在常见病下的疼痛”。值此之际,首届“中国纤维肌痛共病管理云端高峰论坛”于当日在线上隆重召开,汇聚了疼痛科,风湿科,神经内科,骨科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针对纤维肌痛及其诊疗等方面的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享。

医院疼痛科樊碧发教授、医院神经内科于生元教授、医院骨科翁习生教授、医院疼痛科郑拥军教授、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科梁东风教授、首都医科医院疼痛科罗芳教授、医院神经内科董钊教授、医院疼痛科吴大胜教授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医院疼痛科樊碧发

纤维肌痛日,开启共病诊疗策略时代

纤维肌痛(FM)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为2%~4%,但由于其往往与其他疾病共病存在,导致其诊断率、治疗率较低,并且由于其发病机制的特殊性,常规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在我国,大众对纤维肌痛的认识和了解非常有限,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知和诊治经验不足,本次论坛选择在“纤维肌痛日”召开,旨在加强大众对纤维肌痛的认识,提高临床医生对纤维肌痛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策略的把握。基于纤维肌痛的“共病”特征,本次会议特别策划了多学科学术主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多学科深度解读。

医院疼痛科郑拥军

深入浅出:纤维肌痛的临床分型进展梳理

通过回顾纤维肌痛的概念及其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可以发现纤维肌痛的临床表现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患者往往以某一阶段性的突出表现就诊于特定科室,被诊断为其他疾病。另一方面,纤维肌痛有其核心症状,即慢性广泛性疼痛、疲劳、无恢复性睡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中枢敏化是纤维肌痛的重要发病机制,与临床上更为熟知的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疼痛不同,中枢敏化引起的疼痛,就像是机制体全身的疼痛感知被放大,表现为痛觉敏感。从中枢敏化的产生揭开了纤维肌痛的“共病面纱”。中枢敏化的产生有两种情况——“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前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存在的疼痛处理异常,而后者是由于外周持续的疼痛刺激输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可塑性改变,当外周输入解除后,中枢敏化也会随之减轻甚至消除。“自下而上”型中枢敏化是纤维肌痛往往与多种疾病共病存在的病理生理基础,纤维肌痛共病其他疾病在临床上普遍存在。基于两种中枢敏化机制,纤维肌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科梁东风

国际视野:纤维肌痛的诊断及国际经验分享

回顾纤维肌痛诊断标准的演变历程,从到年期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共发布了4版纤维肌痛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的每次更新,都体现了纤维肌痛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纤维肌痛是一系列不适症状连续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离散实体,由此提出“纤维肌痛倾向”的概念,可以借助纤维肌痛症状量表(FS)来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以此来判断临床干预的必要性以及效果。关于纤维肌痛的诊断,国际上目前的共识是,根据临床症状即可做出诊断,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不是必要的诊断依据,可以视情况用于其他共病疾病的识别,因此,纤维肌痛的诊断不是排除性诊断。梅奥诊所的纤维肌痛诊断流程,其核心在于:积极诊断和干预,同时进行持续随访和评估,以充分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医院骨科翁习生

有的放矢:骨关节炎及慢性腰痛的诊治现状及预后

骨关节炎和慢性腰痛是骨科临床最常见的两大疾病,尽管目前有多种治疗手段,但很多患者疼痛依然得不到有效的缓解。而中枢敏化可能是导致现有多种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并且已有较多证据支持,此外,纤维肌痛共病在这两类人群中也较为普遍,进一步佐证了中枢敏化在这类患者中的广泛性。通过剖析密歇根大学开展的三项研究,分别在骨关节炎和慢性腰痛患者中展开,结果发现,可以纤维肌痛症状量表(FS)能够较好的评估患者的手术短期和长期预后,FS评分每增加1分,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期吗啡使用量增加9.1mg,远期手术失败率增加近20%,这就为临床带来启示:FS评分反映中枢敏化的程度,对于骨关节炎或慢性腰痛患者,当FS评分较高,或者存在FS升高相关临床特点时(如病程较长、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疗效不佳、伴有睡眠、情绪问题等)时,提示中枢敏化存在,制定药物或手术方案时应予以考虑。

首都医科医院疼痛科罗芳

经典解读: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最近发布的《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管理专家共识》纳入了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诊治及管理的相关进展,从流行病学及其危害、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层面系统里的做了介绍,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包括炎性反应、纤维化、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多数慢性疼痛患者为混合性疼痛,三种类型的疼痛机制——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性疼痛以一定比例并存。因此,临床检查时应重点了解疼痛特点及相关情况,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全面评估。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的治疗原则是: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病理治疗和心理调节同步进行,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医院神经内科董钊

首当其痛:慢性头痛共病纤维肌痛诊治进展

慢性头痛和纤维肌痛就像一对双生花,二者往往互为共病,并且互相影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其中,慢性偏头痛和慢性紧张性头痛是两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其纤维肌痛共病比例分别接近55%和45%。研究证实,慢性头痛共病纤维肌痛患者往往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如年龄较大、头痛频率偏高、存在明显压痛、睡眠质量差、存在焦虑等。中枢敏化是慢性头痛和纤维肌痛的共同发病机制,可能是二者共病普遍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对于慢性头痛患者,在进行综合管理的同时,需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