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http://www.wzqsyl.com/

6特困流程

6.开展核对

(承接上文)特困的核对跟低保一样,分两条路线。第一条线路是进行家庭财产核对,第二条线路是走入户调查、组织民主评议会、公示等流程。

图片来自网络

6..1核对报告

家庭财产核对是由上级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负责的,你只需要发起核对,然后等待核对报告返回即可。

如果是低保转特困,成员信息没有变化且低保核对报告在个月内,那么可以不再发起核对,直接参考原低保核对报告即可。

核对报告回来后,你需要看是否存在差异。主要看是否查出有小轿车、商品房、大额存款或大额流水。

核对有差异,影响到了特困认定的,需要去跟群众确认。若确实有不符合特困条件的情况,要跟群众解释清楚原因,可出具特困不予认定告知书。

核对无差异或虽有差异但确认情况后认为仍然符合特困申请条件的,继续走后面的流程。

对于核对报告中无法确认是否影响特困认定的情况,自己拿捏不准的,问领导。

特困不予认定告知书(图自广西民政厅)

6..2入户调查

在等待家庭财产核对结果时,可以组织入户调查。也可以在核对报告确认无差异后再入户,这样可以提前筛掉一些明显不符合特困条件的群众,提高工作效率。

入户调查前先联系村干部,让村干部帮忙联系好群众。到了约定日期,带上入户调查表、自理能力评估表、供养合同书、申请审批表、委托护理协议等材料(如果申请时没有填写),与领导同事一起下村走访。

先开车去接村干部,之后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去村民家里调查。政策规定入户至少2人,且1人为乡镇工作人员。出于安全考虑,不建议单独跟村干部走访,尤其是女同志。因特困申请人居住环境往往很差,建议提前戴上口罩。

到了村民家,先拍一张房屋照片,然后拍民政工作人员、村干部、特困申请人的合影,这是证明入户的重要材料。看一下特困申请人居住环境,是一层瓦房还是多层楼房,房屋内有没有装修之类的。然后询问特困申请人基本情况(家里几口人,做什么工作等),是否需要住敬老院(五保村)。填写入户调查表、自理能力评估表。接着让群众拿出特困申请所缺材料,现场拍照存档。最后让群众与其供养人(照料人)在入户调查表、申请审批表、供养合同书、委托护理协议等材料上签字、摁手印。若有照料人,还需要拍照料人的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作存档资料。

房屋示意图(特困基本大多住土房子)

供养人是所有特困申请人都可以找的,而照料人只有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申请人才需要。供养人和照料人可以是同一个人。照料人每个月有一定金额的护理补贴。特困对象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申请半护理,每个月护理费40元(桂林)。特困对象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申请全护理,每个月护理费元。护理费通常直接打到照料人的卡里,有时候会跟随特困救助金一起打到特困对象卡里。

拍好照片、问完情况、填好材料后,开车送村干部回村委或回家,回民政办。

居住环境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6..民主评议会

按政策要求,对于新申请特困的群众,通常都要在村里开民主评议会(HIV不评议、不公示),评议会的主要成员是村干部。

在村委咨询村干部意见,是否同意群众申请特困。通常来说在申请环节村干部就了解情况了,所以民主评议会上一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按要求让村干部在申请审批表上签字盖章。

6..4张贴公示

核对无差异,入户调查没问题,民主评议通过后,可以张贴公示。按政策要求,特困需要公示期7天(不是5个工作日,也不是7个工作日)。

广西社会救助系统里导出的特困公示信息往往不全,因此建议手动填写公示。填写后打印,盖政府章,贴出去。等公示期结束了,拍张照片,将照片上传系统,将纸质版公示收回来存档。

群众若有异议,需要去核实。对于复核后确实不符合特困条件的群众,及时终止特困申请流程并告知。

图片来自网络

6.4乡镇审批

6.4.1上传表单

填写申请审批表。在审批表上填写入户调查情况,签字。写清楚核对报告有无差异。写好民政工作人员审批意见以及公示记录。找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签字,盖政府章。填好后上传系统。

填写供养方式告知书、自理能力评估表、供养合同书、委托护理协议等材料未填完的部分,盖村委、政府章(自理能力评估表可盖民政办章),上传系统。

6.4.2检查材料

上传完审批表后,要从从头到尾检查一遍在系统里录入的信息,尤其要检查相关材料有无缺漏。

6.4.确认提交

确认信息与材料无误、申请对象符合特困条件后,在系统里提交申请。整理好当月新增特困名单及入户照片,发给上级,等待上级审核通过。

6.4.4安排入住

如果特困对象选择需要集中供养,那么要给群众安排好敬老院(五保村)床位,及时入住。乡镇敬老院(五保村)往往是没有配备管理员的,更不会有人专门照料护理,需要提前跟特困对象说清楚敬老院(五保村)的情况。

图片来自网络

6.4.5清退补助

特困与残疾人两项补贴、公益性岗位等不能同时享受,认定特困后要及时停止残补、公益性岗位等救助。

7后续处理

7.1申请退回

上级会检查当月新增特困是否符合条件,材料是否齐全等情况。不符合、不齐全的会被退回来。这个时候要及时说明情况,补全相关信息,争取不拖到下个月。

7.2发放失败

因为种种原因,申请时群众所提供的银行卡可能打不进钱(注销、给错账号等),导致特困救助金发放失败。

特困救助金发放失败后,上级会下发发放失败名单。这个时候你需要联系群众或村干部,要到可以正常使用的银行卡号或存折号,发给上级民政部门。

7.制作表单

要做好每月特困新增表格,对新增的特困情况做到心里有数。

7.4生存认证

为防止出现“死人保”的现象,特困享受对象需要定期进行生存认证。简单来说就是每半年要进行一次人脸识别,证明保障对象还活着。保障对象可使用小程序自助完成生存认证,也可以到村委或民政办找工作人员进行认证

7.5定期核对

特困属于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纳入,对应的,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清退。通常来说特困直接清退的很少,就算清退也是转低保,除非是人已去世。

每年要对所有现享特困保对象发起一次核对,也就是说要确保每一位享受特困的群众,都有近一年的核对报告。

政策要求所有特困每年至少走访入户一次。走访入户可以跟生存认证一起做,让村干部帮忙会更加高效。民政办就这几个人,光靠民政办自己大概率是走不完的。

对于不符合特困条件的群众,及时转低保或清退。清退后及时打电话通知被停止保障的群众。随后打印特困停保通知书,找时间拿给被停保的群众。

7.6医疗救助

特困对象无需自费缴纳居民医疗保险,医院就医经医疗保险结算后剩下的部分可以通过医疗救助报销。

医疗救助是一站式报销结算,在医院结账时就已经把能报销的都报销了,因此通常来说不需要民政办进行救助,然而有两种情况例外。

第一种情况是因病纳入特困。群众是因为大病导致生活困难,从而纳入特困。在成为特困对象之前医疗支出中的个人支付部分(个人自费、个人自付)是无法直接报销的。如果成为特困前的医疗支出很大,可以考虑给予临时救助(临救涉及的情况更多,以后再介绍)。

第二种情况是一站式结算后医疗支出仍然很大。虽然特困对象可以在住院和部分门诊%报销,但这是有限额的。超出限额后,就得自己承担了。倘若实在负担不起了,也是可以考虑给予临时救助的。

图片来自网络

7.7电费减免

特困对象有电费减免,具体多少得看当地供电所。有些地方是县级民政部门直接对接供电局,乡镇民政办不会经手。有时候上级民政部门和供电部门信息对接不及时,导致特困对象无法享受电费减免,特困对象会来民政办问情况。这个时候你需要打印特困证明给特困对象,让特困对象拿特困证明去供电所处理。

7.8检查慰问

乡镇敬老院、五保村通常是由民政办管理。对于敬老院、五保村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如老人去世、停电、漏水等),都要及时联系村干部一起去处理。

领导会时不时地来敬老院、五保村检查,你需要陪同,并且及时反映相关情况,尤其是敬老院需要修缮经费又不够到的时候。

领导还会时不时来慰问困难群众,特困对象尤其是住在敬老院、五保村的老人是重点。慰问一般不会空手来,提前帮忙送好慰问物资,领导来的时候做好各类安排,抓住机会好好表现。

7.9后事处理

7.9.1丧葬补助

特困对象去世后,由特困供养人(照料人)处理其一切后事。特困供养人(照料人)可申请丧葬费补助。补助最高可按12个月的特困救助金计算。

办理丧葬补助,需要特困对象死亡证明、丧葬补助申请书、丧葬补助审批表以及供养人(照料人)的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存折)。具体内容以后细说。

7.9.2遗产处理

若特困对象生前对于去世后的财产没有其他安排,那么在特困对象去世后,特困供养人可以凭借供养合同书到银行把其余下存款取出。

8补充说明

特困业务比低保还繁琐,办理起来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两篇短文必然是无法顾及到所有细节的,更何况不少细节可以单独成篇。笔者水平有限,对于特困救助的介绍必然是不够全面的,后续其他内容以后再进行补充,还望读者谅解。

很多乡镇民政办对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过专门的业务培训,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新人上手民政工作的难度。希望本系列能够给广大新入职的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恳请批评指正。

9上文链接

乡镇民政办业务入门指南:特困救助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