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女性朋友诉说,反复发作的下腹痛、腰痛、排尿痛、外阴痛等疼痛症状,被诊断为“盆腔炎”、“尿路感染”、“外阴炎”等,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一直以来被称为疑难杂症,一些患者甚至因此陷入了焦虑及抑郁状态。
那么,这种慢性疼痛到底是什么在作怪呢?为什么治疗如此困难?从本期开始,将为您做该疾病的系列问题解读。
慢性盆腔痛(CPP)是指盆腔相关结构出现的慢性或持续性疼痛,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通常伴随尿路、性功能、消化道、盆底或妇科功能障碍症状和消极的认知、行为、性和情绪的变化,疼痛部位和范围在盆腔、脐平面以下、腰骶或臀部以及膝盖以上部位。
CPP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疾病,据文献报道,18—50岁的女性人群发病率为4%—16%,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就医,妇科门诊患者中10%—40%存在CPP。引起CPP的病因复杂,可能来源于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疼痛也可能由几种疾病共同所致,这些复合因素的同时存在导致对CPP患者的评估、诊断和治疗非常困难,而且往往病因越复杂,疼痛越剧烈。
那么,慢性盆腔痛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研究发现,目前考虑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项:
生殖系统疾病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类疾病很常见,引起的疼痛类型包括深部性交痛、非周期性盆腔疼痛、痛经、排尿或(和)排便时腹痛等。通过彩超等检查及腹腔镜检查可以得到证实。
二、盆腔炎性疾病:30%的急性盆腔炎患者会出现CPP的后遗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输卵管损伤和粘连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后盆腔疼痛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30天。对于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盆腔炎性疾病是CPP的常见原因。
三、盆腔粘连:粘连为位于非连接部位的组织、器官及腹膜浆膜面间或浆膜面与非浆膜面间形成的连接。推测导致疼痛的原因可能是致密粘连限制了器官活动度。
四、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该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病因不明,无确切的诊断标准。主要疼痛特点是钝痛或沉重感,经前及久立后加重、深部性交痛、性交后疼痛等。影像学检查会发现子宫或卵巢静脉迂曲扩张,血流缓慢。
五、遗留卵巢综合征和残留卵巢综合征:遗留卵巢是指子宫切除术后保留的一侧或双侧卵巢组织。典型症状是周期性腹痛和盆腔肿物,或者持续性疼痛伴急性加重。
六、外阴疼痛综合征:是指外阴不适,经常为烧灼样疼痛,检查结果无异常且不存在临床可识别的神经障碍。通常的诱因是感染和创伤(如分娩、手术),但是疼痛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感染和损伤往往已经愈合。
泌尿系统疾病
一、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这是一种与膀胱相关的不愉快感觉(疼痛、压迫和不适),并伴有持续6周以上的下尿路症状(尿频、尿急和夜尿增多),除外感染和其他可识别的病因。该病的临床表现是疼痛和不适感随膀胱充盈而增加,随排尿而缓解,但很快又开始疼痛。
二、复发性泌尿系感染:表现为慢性耻骨上疼痛,伴有尿频、尿急、血尿。
三、尿道憩室:表现为尿道下方肿物,胀满感以及触痛。
消化系统疾病
一、肠易激综合征:肠医院就诊患者中最常见的CPP病因,可达35%。这是一种下消化道症状性和感觉性功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没有器质性改变。
二、炎性肠病(主要是Crohn’s病和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典型表现是疲乏、腹泻伴有痉挛性腹痛、体质量下降、发热、便血等。
三、憩室性结肠炎:常见部位是乙状结肠,导致节段性结肠炎。镜下和组织学表现多样,轻者仅为黏膜下出血,重者类似炎性肠病。
四、慢性肛门痛综合征:主要诊断标准——①慢性或复发性直肠疼痛;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③其他原因。以上症状至少开始于6个月以前,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一、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即盆底肌无意识的痉挛引发的疼痛,表现为肌肉的高张力、肌痛、过劳和疲乏。病因包括感染、分娩、盆腔手术、外伤等。疼痛的特点是久坐时加重,平卧髋关节弯曲体位或热敷会缓解,可伴有性交痛。
二、躯体形态发育异常:躯体形态异常可以导致肌肉用力不均衡,包括腹部肌肉、胸腰筋膜、腰背部和髋关节的肌肉等,引起局部痛或牵扯痛。
三、耻骨炎:是指非感染性耻骨联合的炎症。病因可能是妇科手术、妊娠分娩、运动、创伤及风湿性疾病。行走、爬楼和咳嗽加重疼痛,检查时可触及耻骨上压痛。
此外,还有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CPP,患者常常会伴有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但是盆腔疼痛很少是由心理因素所致,因此,不要轻易将疼痛归咎于心理因素。
总之,CPP病因分类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有以上相应症状医院相关专科进行详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
来源:妇科
编辑:吾晶
赞赏